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我市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多点开花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11-24 10:20:39

本报记者 张舒怡

心理剧排演、团体辅导、沙盘游戏……这些专业而富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今在我市多所学校开展。近年来,我市教育系统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为学生健康成长构筑起坚实的心理防线。

近日,记者来到市第四中学,该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欢笑声不断。“现在请大家站起来围成一圈,仔细听好我的指令,感受情绪的流动……”在老师的带动下,学生们在“定格快乐”互动游戏中,随着指令默契回应,在轻松的氛围中分享心事、释放压力。除常规课程外,该校还创新推出以班级心理剧排演、团体辅导等特色活动,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生动立体。

“参与心理剧排演让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压力。通过表演,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也找到了释放压力的有效途径。”正在备战中考的初三学生王鹏宇说。该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陈慧娇表示,这些创新形式不仅有助于缓解学生学业压力,也让教师及时把握学生心理动态,发现需要重点关注的孩子,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心理支持,让心灵关怀精准落地。

近年来,我市创新构建“校社医政志愿”协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其中,广泛吸纳社会志愿服务力量参与,成为充实校园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重要抓手。目前,市第九中学、海勃湾区第十二幼儿园等6所学校已成为该模式的试点单位,推动优质资源向校园下沉,让心理服务更具专业性和覆盖面。

乌达区实验中学立足“五育并举”理念,打造“五育与心育有机融合”的特色模式,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量身定制专属心理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品德培养、知识学习、体育锻炼、艺术熏陶和劳动实践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在全面发展中培育阳光心态。

“近年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我们正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让心理服务触手可及。”海勃湾区教育局心理教育室主任蒋庆童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校社医政志愿’协同模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形式,让青少年茁壮成长,为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就温暖底色。”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