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新”潮澎湃 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11-24 10:13:18

内蒙古兴发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系统。

内蒙古东景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管控。

本报记者 张丽阳 文/图

初冬的乌达,企业厂房中,一幕幕“新”潮涌动的场景正在上演——

内蒙古兴发科技有限公司氯碱绿色循环智能工厂中,生产线由防爆轮式巡检机器人、液氯储罐定点巡逻机器人替代人工完成高风险巡检任务;内蒙古东景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中控室内,依托智能化系统,生产全流程的实时数据和运行状态都清晰地呈现在大屏幕上,仅需数名员工即可轻松管控全线生产……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的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名单中,内蒙古兴发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东景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和卓越的创新能力成功入选。

内蒙古兴发科技有限公司氯碱车间作为草甘膦和有机硅生产的关键环节,长期面临招工难、人工成本高、工艺控制不稳定、能耗高等行业共性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兴发集团投资超百亿元建设了有机硅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链的核心工程,实施了氯碱绿色循环智能工厂项目,危险区域实现完全无人化管理,建立“安环—生产—能源”一体化管控体系,成为国内氯碱行业首个实现“无人巡检、无人操作、无人记录”的“三无工厂”。工厂定员从行业常规120人降至40人以下,实现67%人力下降,年节省人力成本超300万元;设备维护费用降低25%,综合运营成本下降20%以上,劳动生产率提升30%,累计黑屏自主运行超130天,年减少非计划停机损失超2000万元,产品合格率100%。该项目开创了氯碱化工绿色循环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的新模式,采用的草甘膦副产盐资源化利用技术、拖动式可视化编程工具等5项创新成果已成为行业推广标准,为资源型地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同为卓越级智能工厂的内蒙古东景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全国已投产的产能最大的γ-丁内酯(GBL)一体化生产企业,不仅创造了产品纯度、单套产量全球同行业第一的纪录,更在行业中树立了技术与规模的双重标杆。该企业智能工厂利用边缘计算等技术,实现生产、能源、质量、安全、环保、设备等环节的多元数据组织和标准化,提供集中集成、实时计算、智能分析、物联网接入、可视化等核心能力,打造覆盖工厂建设、研发设计、生产作业、生产管理、运营管理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不仅可以通过可视化平台展示生产全流程状态,及时发现停工待料、设备异常等问题,主生产计划还可自动分解为工序任务,生产执行数据实时回传至系统,动态调整排程。同时,生产领料时自动校验物料匹配度,通过标识解析系统实现物料全生命周期追溯,实时监测废水、废气排放数据,识别高污染环节,辅助优化工艺以降低环境影响……目前,东景生物已建成投用年产38万吨BDO、10万吨γ-丁内酯(GBL)项目,正持续扩大产能与延伸产业链,同步推进120万吨可降解聚酯(PBAT)、10万吨可降解制品及20万吨改性材料项目建设。

近年来,乌达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高水平建设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让新质生产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2023年,内蒙古兴发科技有机硅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一举实现我市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零的突破。2024年,乌达区打造君正、源宏、佳瑞米、兴发4家自治区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占全市比例达80%。2025年,源宏、东景生物、君正、阳光炭素、兴发5家企业成功申报自治区先进级智能工厂。

乌达区锚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智能制造能力双提升目标,构建全链条创新支撑体系,严格落实《乌海市人才赋能科技“突围”工程若干措施及其实施细则(试行)》《关于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工作方案》等核心文件要求,深度衔接自治区“1+7+N”科技政策体系,形成覆盖人才引育、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的全流程政策支撑,还全面开展“科技创新政策进企业、进园区”行动,通过“上门上线”式精准服务,将智能化改造补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惠企政策直达企业。

乌达区以助企行动为牵引,整合金融、服务等资源,为企业科技创新与智能化转型提供坚实保障。资金投入靶向发力,连续三年设立“科技兴蒙”专项资金,资金从每年1000万元递增到1861万元。2022—2024年工信领域共投入“科技兴蒙”专项资金3743万元,撬动企业投资8.9亿元建设31个项目。

乌达区深化科技“突围”工程,以《2025年科技“突围”工程任务清单》为指引,推动企业聚焦BDO一体化、硅基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与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共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攻关“BDO 催化剂产业化”等技术难题,佳瑞米、东景生物获评自治区科技领军企业,27家企业入选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16家企业入选“创新型”中小企业;推进5G 进园区工程,实现工业专用基站全覆盖;建设“企业服务大厅”,95项服务“帮办代办”,营商环境位列自治区前列;2024年规上工业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超8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97.5%,区域内企业研发积极性显著提升,智能化改造项目加速落地;以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为抓手,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依托君正、兴发等龙头企业的标杆效应,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加强创新人才培养,落实人才赋能政策,通过“柔性引才”“定向培育”等方式,集聚高层次科技研发人才与数字化技能人才,为企业创新转型提供人才保障。

从攻克生产难题,到领跑智能网联制造,乌达区的研发攻关不停步、智能生产不停歇,创新步伐正从单个企业突破迈向产业链协同升级。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