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11月19日电(徐红梅)“内蒙古的绿色农畜产品量大质优,已走上全国千家万户的餐桌。”在18日举办地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庞博说,“十四五”以来,内蒙古牢记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战略使命,通过系统性谋划、体系化推进,筑牢了产业发展地“四柱五系”,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庞博介绍,内蒙古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在增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给方面取得以下成效。
“粮袋子”根基稳固。通过层层压实责任、落实惠农政策、持续深化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融合,实现粮食“二十一连丰”。2024年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800亿斤大关,达820亿斤,单产创历史新高,国家“粮仓”地位更加巩固。
“肉盘子”特色凸显。通过立法保障、政策扶持、种业创新,培育出华西牛等3个新品种,肉羊、肉牛核心种源自给率分别达99%、86%以上。2024年主要肉类产量增至300万吨,牛羊肉产量稳居全国第一。
“奶罐子”品质卓越。实施“奶九条”等系列政策,推动奶源基地与加工能力配套升级。2024年牛奶产量776.7万吨,较2020年增长27%,占全国19%,连续7年稳居全国首位,奶业全产业链产值达2500亿元。
“菜篮子”供给充足。设施农牧业面积超288万亩,2024年设施蔬菜产量655万吨,产值达210亿元,丰富了城乡居民的餐桌。
内蒙古通过构建五大现代农牧业服务体系,为生产基地转型提供支撑。现代种业服务体系筑牢产业根基,建成多层次种质资源保护体系,牛羊供种能力全国领先;科技服务体系注入创新动能,首创“六新”科技成果体系,建立“科技110”服务网络,推动产学研融合;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经营效率,服务面积1.4亿亩次,带动小农户91.8万户,综合机械化率超90%;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守护产品品质,构建完善的标准体系和智慧监管平台,“名特优新”农产品登录数量居全国第一;金融助农体系破解融资难题,创新“金融副村长”模式,选聘1.13万人,协助授信189.15亿元,惠及农牧民近10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