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会活动。

切磋书法技艺。
■弘扬北疆文化 赓续中华文脉
本报记者 毕晓敏 文/图
北疆大地,文脉悠长。近年来,海勃湾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深入挖掘区域文化资源,统筹文化、旅游、体育事业融合发展,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使命担当,全力推进北疆文化建设,让文化之花在这片热土上绚烂绽放。
固本培元
筑牢北疆文化根基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品牌是文化的标识。海勃湾区坚持以文化品牌建设为核心,不断筑牢北疆文化的精神根基。海勃湾区文化馆精心创排的扇子舞《一条大河》已顺利完成,歌曲《大漠乌海情》已完成作词,正待谱曲。这些作品,如同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串联起北疆文化的动人旋律。海勃湾区文化馆与海勃湾区文联紧密协作,催生了歌曲《村里人家》《山河》、舞蹈《漠海云影》、诗意宣传片《流水人家》、曲艺《北疆花开·花满园》等富有地方特色的艺术作品;正在策划中的“万人上山大夺煤”课本剧,以戏剧的形式,重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让奋斗精神代代相传。
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传承的血脉。在遗产保护领域,海勃湾区多点发力,激活北疆文化的传承脉络。海勃湾区博物馆聚焦“乌海地域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与“乌海工业遗产与发展”两大主题,与高校专家学者携手推进专题研究,目前研究工作已有序展开;兵团建设展览的策划稳步推进,展陈大纲持续优化,展览场地已准备就绪,并完成了多轮版式稿的精细审查;对黄河沿岸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召烧沟岩画周边的厂矿测绘已完成,保护警示牌安装到位,不可移动文物安全检查保障了文物安全;北疆家居文化博物馆和乌海煤炭博物馆通过优化展陈、深化讲解内容,着力展现乌海人民担当拼搏与民族团结的动人篇章。
惠民共享
拓展文化服务空间
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人民服务。海勃湾区始终坚持以人民共享为本,不断夯实北疆公共文化服务的根基。海勃湾区文化馆面向市民开展的公益培训门类丰富,涵盖手鼓、瑜伽、合唱、马头琴等多种形式,并通过成果汇报演出展示教学成果。文艺骨干常态化下沉社区进行辅导,有效提升了基层文化活力。“民族团结绽北疆 文明实践谱新章”社区文化艺术周、“北疆文化润军心”进军营等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将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直接送到群众身边。
全民阅读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海勃湾区图书馆通过举办阅读分享会、专项辅导、大型主题书展等活动,积极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依托草原书屋,启动阅读推广人才“千人计划”,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立人才储备库,组织系列读书活动,让书香飘满海勃湾大地;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图书馆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成为宣传北疆文化的重要阵地,线上线下活动丰富多彩,吸引了大量群众参与;通过将北疆文化元素嵌入传统节日、文明实践和文化活动,并在公共文化空间设置创意产品展销专区,使北疆文化更加可知可感、融入生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文化资源。海勃湾区通过举办非遗展览、开展非遗研学活动,扩大了非遗影响力,并助力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吹糖人等非遗项目的研学活动深受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有序进行,形意拳传承人在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荣获佳绩,展现了海勃湾区非遗传承的生机与活力。
融合发展
激发文化创新活力
文旅融合是拓展北疆文化传播空间的有效路径。海勃湾区积极拓展“旅游+乡村”模式,将区内优质景区景点串珠成链,精心设计了多条融合自然风光、乡村体验、沙漠探险、文化探寻、非遗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结合马拉松赛道、葡园绿道等资源,推出农产品采摘、民宿微度假等产品,着力打造城郊出游的首选品牌,让游客在山水之间感受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
体育赛事是传播文化、拉动旅游的重要媒介。海勃湾区协助承办了自治区全民健身运动会乒乓球比赛、“六小球”城市联赛羽毛球分站赛、全区全民徒步接力赛等多项赛事活动。这些赛事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健身需求,更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关注乌海、了解乌海,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打造北疆体育文化品牌注入了强劲动能。
海勃湾区将继续深化对北疆文化内涵的阐释,将煤炭博物馆等场馆纳入特色研学路线,全面摸清工业遗产家底,建立数据库;常态化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将更多非遗项目融入研学旅游,扩大其影响力;着力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创新“旅游+”模式,深化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打响沙漠越野等文旅品牌;用活葡萄产业与酒庄资源,完善葡萄酒文化体验游线路,策划举办葡萄酒文化旅游节。
通过打造特色研学阵地、多举措促进非遗传承、做强区域联动品牌、打造乡村休闲综合体、培育体育文旅新业态等一系列具体举措,海勃湾区全力书写北疆文化建设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