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造“巨无霸”矿卡迈向新能源智能化 ——铱钼科技创新驱动矿山运输绿色变革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11-19 10:08:40

本报记者 毕晓敏

在乌海铱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总装车间内,重型吊装系统平稳移动着庞大的车身部件,工人们在流水线旁专注地进行车桥对接、电池组安装与控制系统调试。整条生产线运行高效而严谨,展现出先进制造体系的成熟运作。随着多批次试生产与联调联试顺利完成,EM186H型新能源智能矿卡正逐步走向市场,展现出中国制造在新能源矿卡领域的新突破。

多能兼容:

灵活适配矿区多元需求

“我们为客户准备了混动不充电、混动可充电和纯电等多个版本。”铱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在矿区新能源化的过程中,客户可以有多少电力就用多少,没有电时仍可用油托底,实现运营成本的大幅降低。”

EM186H型新能源智能矿卡支持纯电驱动、甲醇增程、氢能增程等多种动力模块定制,配合智能节能与下坡能量回收系统,吨公里能耗较传统燃油车显著降低。该车型在极寒、高温等恶劣工况下仍能保持高出勤率,为矿区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运输保障。

技术创新:

实现载重与智能双重突破

通过“多轴驱动+首尾多轴转向”等创新技术,铱钼科技实现了国产矿卡载重能力的重要突破。目前,该车型载重能力达到国内通用型号的两倍以上,展现出中国制造的硬实力。

在智能化方面,车辆支持从有人驾驶向无人驾驶的平稳过渡。客户可直接采用无人驾驶模式,也能在运营过程中逐步升级,既保障了运输效率,又实现了人员密度降低与安全性提升的双重目标。这一设计理念充分考虑了矿区实际运营需求,推动了矿山运输的智能化转型。

产业布局:

推动绿色智能矿山建设

铱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新能源刚性宽体矿用卡车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分两期建设。目前,一期厂房已全部建设完毕,厂区硬化绿化全面收尾。产线已完成多批次试生产与联调联试,为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新能源技术加速渗透矿山行业的关键时期,铱钼科技精准把握机遇,成功突破传统矿卡单一燃油能源的局限,以多能源兼容方案重构矿山运输动力体系。通过创新底盘设计实现技术革新,让新能源矿卡摆脱“仅能源升级”的单一标签,全面迈向大型化与智能化新阶段。

相较于传统能源矿卡,新能源智能矿卡不仅载重能力实现显著提升,更凭借智能管控系统大幅提升运输效率,为矿山行业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这既是新能源技术与传统矿业运输设备深度融合的实践,也是当地转变发展理念、重塑优势产业体系的具体体现。随着新项目的持续推进,铱钼科技正以实际行动推动矿山运输装备的绿色变革,为行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创新力量。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