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新优势 开辟新赛道
本报记者 王超
在乌海,一场以“硅”为媒的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有机硅,被誉为“工业味精”与“科技发展催化剂”。这一性能卓越的新型高分子材料,正在这里孕育出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集群。
有机硅作为核心基础材料,在科技赋能下,可衍生出硅油、硅橡胶、硅树脂等上千种精细化学品,产品体系丰富多元。凭借优异的耐高温、耐候、绝缘等特性,这些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医疗健康、电子封装等高科技领域,成为现代工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
近年来,我市积极融入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能源与战略资源基地大局,立足本地及周边富产工业硅、甲醇、煤炭等资源优势,创新谋划打造硅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循环化方向转型升级,持续提升产业链价值能级。
企业是产业链构建的核心力量,而“链主”企业更是产业模式变革的关键所在。走进内蒙古恒业成有机硅有限公司107胶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有机硅产品被快速分装入罐,准备发往各地。
作为填补自治区有机硅产业空白的重要企业,内蒙古恒业成有机硅有限公司以有机硅单体为基础,不断拓展下游产品链,推进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形成DMC、生胶、混炼胶、107胶等多类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工业制品和纺织等行业。今年,该公司凭借在有机硅细分领域的持续创新与卓越业绩,成功获评2025年度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并入选自治区单项冠军企业名单。
“链主”企业的落地,有效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发展。与内蒙古恒业成有机硅有限公司仅一墙之隔的卡博特恒业成高性能材料(内蒙古)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将内蒙古恒业成有机硅有限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甲基三氯硅烷转化为纳米级气相二氧化硅,并部分气相二氧化硅回供至上游作为原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形成了闭环产业链条。
“今年前三季度,我们生产气相二氧化硅达到设计产能,开车率超90%。其中,出口产品约占总产量的五分之一,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卡博特恒业成高性能材料(内蒙古)有限公司对外事务经理王砚钊说。
如何把握龙头企业发展机遇,实现“1+1>2”的聚合效应?乌海的答案是:以点串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
在这一思路指引下,越来越多的配套企业选择落户乌海。在乌海海勃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4年底成立的中润新德新材料(内蒙古)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走进该公司超组装供热智能成品管道生产车间,自动化设备有序运转,经过除锈、喷涂、缠绕等工序,一节节新型管道陆续下线。
“我们采用的超组装气凝胶属于二氧化硅气凝胶,是目前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新型保温材料。”公司总经理徐立安指着一截成品管道向记者介绍,“使用该材料的供热管道与传统管道相比,保温层厚度减少60%以上,能耗降低30%以上,施工更加便捷,且无纤维粉尘污染,还能有效解决传统管道因保温材料受潮导致的性能下降和腐蚀问题。”
据介绍,该公司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城市供热、石油化工、核电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徐立安表示,选择落户乌海,正是看中了这里完善的硅基新材料产业配套和优质的营商环境。
从企业到产业,再到全市整体布局,我市始终紧扣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引进硅基产业链关键企业,持续补强发展短板。目前,全市正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兴发一期10万吨工业硅、晶圣光伏组件及发电薄膜等重点项目加速推进。不断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产品逐步向高档白炭黑、密封胶、医用硅胶等高附加值领域拓展延伸,一个协同高效、绿色低碳的硅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在乌海加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