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甜蜜事业” 擦亮“金字招牌” ——海南区推进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11-13 11:36:01

今年10月,拉僧庙镇曙光村村民采摘成熟的葡萄。

近日,在阳光田宇国际酒庄酿酒车间,工人们准备将灌装好的葡萄酒装箱转运。

本报记者 鲁吟 文/图

10月中旬,海南区拉僧庙镇曙光村葡萄种植户张永将采摘完的鲜食葡萄装箱存入冷库,准备根据客户订单随时出售。“今年我种植了60多亩葡萄,平均亩产超过2000斤。其中,里查马特、巨峰、阳光玫瑰、无核紫等鲜食葡萄,因成熟度高、品相完好、香甜可口,深受消费者喜欢。现在大部分葡萄已经销售完成,存入冷库的葡萄也会反季出售。”张永对记者说。

今年,巴音陶亥镇一棵树村千亩采摘园的葡萄也喜获丰收。种植户王世生家的25亩葡萄已于9月底前采摘、分拣、包装完成,国庆期间销量喜人。“我家种植的葡萄吃起来脆甜爽口,深受顾客喜欢。明年我打算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品种,让更多人爱上咱们这儿的葡萄。”王世生对未来的种植计划充满期待。

如今,葡萄已成为海南区撬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引擎”。它不仅是一种水果,更串联起种植、培育、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这项“甜蜜事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活力。

海南区充足的日照时长、显著的昼夜温差、绵长的无霜期,为葡萄糖分积累创造了绝佳条件;黄河水的滋养,则让葡萄根系汲取到充足养分。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品质出众的葡萄——鲜食葡萄个大肉厚、皮薄脆甜、含糖量高;酿酒葡萄果皮厚实、糖酸比适中,成了酿造好酒的“黄金原料”。

海南区知名酒庄——阳光田宇国际酒庄,是国内第一个采用自然重力酿造工艺,年生产能力1000吨、储酒能力3000吨的大型酒庄。该酒庄拥有1800亩标准化葡萄种植基地与100余亩引进108个品种的资源圃,它通过“爬地龙”栽培模式,实现了结果部位与采收成熟度的统一,保证了酿酒葡萄的品质。在葡萄酒酿造领域,阳光田宇酒庄依托优质葡萄原料,建成了现代化酿酒车间与地下酒窖,引进国际先进的酿造设备,推出了赤霞珠、梅洛等多个品种的精品葡萄酒。其酿造的葡萄酒凭借浓郁的果香、醇厚的口感,多次在国际葡萄酒赛事中斩获殊荣。

如今的海南区葡萄产业,已形成规模化、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今年,全区葡萄种植总面积达5516.1亩,涵盖露地鲜食葡萄2663.7亩、设施鲜食葡萄220.4亩、酿酒葡萄2632亩。品种资源也很丰富,现有葡萄品种100多个,其中鲜食葡萄主栽品种22个(红提、龙眼、无核紫、里查马特等),占鲜食种植面积的90%;酿酒葡萄主栽品种4个(赤霞珠、艾格丽、美乐、霞多丽),占酿酒种植面积的75%。

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海南区更注重“擦亮招牌”,持续加码葡萄品牌建设。一方面,积极推动阳光田宇鲜食葡萄及葡萄酒、岚田葡萄酒等农产品,纳入自治区“一乡一品”展示推广体系,助力优质葡萄走向全国;另一方面,组织葡萄酒企业参加大型会展,通过专业平台提升品牌知名度,并指导相关中小企业做好自主商标注册,鼓励企业打造特色品牌,引导已注册商标企业强化品牌效应。一系列努力换来了丰硕成果:海南区葡萄成功认定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阳光田宇鲜食葡萄、酿酒葡萄获评“绿色食品”,阳光田宇农业公司成功拿下“蒙”字标认证,实现了海南区在该认证领域零的突破。

随着“乌海葡萄”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海南区也迎来了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契机。海南区将充分用好这一地理标志,重点培育一批适配本地水土气候、市场前景好的优质品种,扩大推广种植规模、形成集群效应,让“乌海葡萄”这块“金字招牌”愈发闪亮,推动“甜蜜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