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强根基 “邻里小院”解民忧 ——记乌达区新达街道昌达佳苑社区党委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11-12 10:10:00

昌达佳苑社区党委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

■模范风采

本报记者 刘春霞 文/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加强支部建设,强化政治功能,发挥支部主体作用,使支部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创建工作,坚持以星级化管理为抓手、亮晒比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推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在办好两件大事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目前,建设堡垒支部1371个、占比82.34%,创建坚强堡垒支部372个、占比22.34%,选树打造市级“坚强堡垒‘模范’支部”50个,自治区级坚强堡垒“模范”支部17个。

本报推出《模范风采》专栏,陆续展示“坚强堡垒‘模范’支部”的典型经验做法,鼓足学模范、争先进、当榜样的劲头,持续营造大抓基层、竞相创先发展、夯实“五个堡垒”的良好氛围,奋力谱写好乌海基层党组织建设新篇章。

在乌达区新达街道昌达佳苑社区,锦湖佳苑小区的“邻里小院”早已成为居民心中的“幸福地标”。这里既是休憩聊天的好去处,也是议事解纷的主阵地,更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昌达佳苑社区党委以“新亲邻里”党建品牌为抓手,织密组织体系、汇聚治理合力,推动“陌邻”变“友邻”,实现基层治理由“单线推进”到“多元协同”的深度转变。今年,该党委被选树为自治区坚强堡垒“模范”支部。

织密组织网络

筑牢治理“红色根基”

基层治理,党建为魂、组织为基。昌达佳苑社区党委打破治理壁垒,构建“社区党委—2个小区党支部—10个楼栋党小组—40户党员中心户”四级联动组织体系,同步完善“10个网格+61个微网格”的精细化治理网络,将党的组织触角延伸至每个楼栋、每户家庭。通过推动工青妇资源下沉、引导社会组织融入网格,形成“党组织+社会组织+群众自组织”的一核多元治理架构,彻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党员中心户主动亮明身份,化身政策宣传员、民情收集员、矛盾调解员,在“邻里小院”的树荫下、长廊中与居民拉家常、听诉求、解难题;微网格员落实“3小时内完成入户排查”的要求,动态掌握空巢老人、外来人口等群体需求,确保治理服务精准对接。这种“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员沉在楼栋里”的模式,彻底改变了过去社区治理“单打独斗”的局面,让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效能。

聚合邻里力量

激活服务“内生动力”

“以前小区办事缺牵头、有难题没人管,现在‘邻里小院’成了议事平台,大家坐在一起商量,问题很快就能解决。”居民王女士的感慨,道出了“邻里小院议事会”的治理价值。今年以来,社区通过议事会、小区说事点等平台,累计收集民情民意110余条,成功调解邻里纠纷50余起,破损路面维修、路灯更换、电动汽车充电桩规划等41件民生实事全部落地见效。

为让服务更精准、更高效,社区组建“五色”志愿服务队和“银发”志愿服务队,吸纳老党员、微网格长、热心群众等力量参与,开展环境整治、政策宣传等活动50余次。创新推行“积分管理+订单服务”模式,与包联共建单位结成“志愿对子”,提供爱心帮扶、政务代办等便民服务300余人次,推动志愿服务从“活动式”向“项目化、专业化、品牌化”升级。“邻里小院便民服务驿站”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引入小家电维修、便民干洗、旧衣回收、打印复印等便民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贴心便利。

在职党员的参与让服务力量持续壮大。社区深化“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机制,通过“微心愿认领”“帮办代办”等活动,激发在职党员参与热情,参与率提升至90%以上,累计惠及居民超5000人次,逐步形成“需求共商、资源共享、服务共推”的治理共同体。

深化精治服务

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让群众跑路做‘减法’,让办事效率做‘加法’”,这是昌达佳苑社区的服务准则。社区推出“红五心”服务,规范31类便民代办流程,制作便民服务手册,让群众办事“零障碍、少跑腿”。为畅通沟通渠道,社区自编自办《新亲邻里报》,开设政策解读、居民投稿、活动预告等特色栏目,用“小报纸”架起社区与居民的“连心桥”,提升了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认可度和支持度。

从“治理旁观者”到“行动参与者”,居民主体意识的觉醒让社区治理焕发持久活力。社区以“小区美化、院落亮化、楼门美化”为抓手,持续丰富“邻里小院”便民服务、文体活动、协商议事等功能,常态化开展文艺演出、健康讲座、“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活动,让“常相聚、常交心”成为社区日常。如今的昌达佳苑社区,邻里纠纷少了、互帮互助多了,环境面貌靓了、居民笑容甜了,“党建网”“服务网”“治理网”同频共振,一幅“组织有力、邻里有爱、治理有效、和谐有序”的社区画卷正徐徐展开。

“‘邻里小院’是我们践行初心使命的实践平台,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的根本保障。”昌达佳苑社区党委书记国世平说,“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邻里小院’治理模式,持续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让社区成为居民最安心、最舒心的幸福港湾。”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