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架上“结出”乡村振兴致富果 ——记千里山镇团结新村牛尚海的科技兴农实践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11-12 10:03:11

本报记者 毕晓敏

在海勃湾区千里山镇团结新村,一座座现代化温室大棚整齐排列,阳光透过棚膜,照着层层悬空的草莓架,成为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景象。这里是牛尚海创办的富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所在地,凭借对土地的深情与对现代农业的远见,他毅然创办了乌海市富海农业观光园,走出了一条“研学+采摘+观光”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转型起步:

从“传统种植”到“科技示范”

2019年,牛尚海看准农业科技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机遇,承包46.83亩土地,建起7亩大棚,创办富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决心推动传统农业向高附加值、高体验感转型。

起步之初,不少农区居民心存疑虑:“种地就种地,搞什么科技?搞什么旅游?”但牛尚海坚信,只有转型才能带来真正的富裕。他积极引进草莓柿子、博洋甜瓜、草莓等高附加值品种,带动13户示范户共同发展,免费提供技术指导,且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农产品,推动有机果蔬种植规模化、标准化。

2020年,他牵头打造乌海市首个草莓采摘示范街,共为村集体带来15万元收入,带动30多人年均增收3万元,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家门口致富”。

科技赋能:

从“地面种植”到“空中结果”

随着游客越来越多,牛尚海意识到必须提升科技含量。2024年,他推动成立了我市首家“草莓科技小院”,引进基质栽培、立体种植等新技术,大幅提高空间利用率,丰富采摘体验。

“看着一排排草莓悬在空中,红彤彤的,不少市民带着孩子来,一边摘一边体验,都说这趟来得值!”牛尚海说。这里不仅成为一道风景,更成为市民亲子研学、体验现代农业的“活课堂”。

融合发展:

从“单一农业”到“多元业态”

科技落地之后,是持续的投入与实干。牛尚海陆续投资修建智能联栋温室、农家乐等设施,逐步打造出一个集采摘、观光、研学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观光园。有人问他:“投入这么大,图啥?”他回答:“图的是让土地生金,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让更多人来咱这儿看看、尝尝、体验体验!”

如今,富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成为千里山镇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牛尚海的努力不仅带动了农区居民增收,也激活了全村的发展活力。游客络绎不绝,乡亲们忙碌而充实,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

“看着村里人气旺了,乡亲们的笑容多了,我这心里就特别踏实。”牛尚海站在科技小院的立体草莓架旁,语气温和而坚定。他始终相信,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靠一个个项目、一亩亩土地、一张张笑脸积累起来的真实改变。接下来,他将继续与乡亲们携手,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种出更多“科技果”,开出更多“共富花”。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