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流转于指尖 文化沉淀在心间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11-12 09:56:03

张文杰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民间艺术中,剪纸以其简洁明快的造型、绚丽喜庆的色彩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最具普及性的艺术形式之一。一把剪刀、一张彩纸,在民间艺人的指尖流转翻飞,便能勾勒出花鸟鱼虫、人物故事、岁时节令,将平凡的纸张赋予生命与灵性,同时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李华说:“当我拿起剪刀,在红纸的开合之间体会创作的真谛,才发现这门古老的艺术不仅是指尖的技艺,更是心灵与文化的对话。”

在李华看来,剪纸创作的第一步,是与红纸的“相知”。看似普通的红纸,实则暗藏玄机。不同质地的红纸,能创作出不同的可能。李华说:“绵软的红纸适合细腻的线条刻画,韧劲足的红纸则能支撑复杂的镂空设计。每次创作前,我都会将红纸反复摩挲,感受它的纹理与厚度。”选纸之后,构思与起稿是创作的核心。剪纸艺术讲究“意在笔先”,一幅成功的作品,往往在落笔前就已在心中勾勒出完整的轮廓。她说:“我常从传统纹样中汲取灵感,龙凤呈祥的庄严、松鹤延年的雅致、二十四节气的灵动,都是创作的宝库。但传统并非桎梏,我也尝试将现代元素融入其中,用剪纸表现城市、年轻人的生活场景,让这门古老艺术焕发新的活力。”

真正的挑战,始于剪刀落下的那一刻。剪纸最考验创作者的耐心与专注力,每一刀都需精确无误,稍有不慎便可能前功尽弃。李华说:“剪直线时,手腕要稳,力度要匀;剪曲线时,要顺势而为,灵活调整剪刀的角度;而镂空部分的剪裁,更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有时需要用针尖小心翼翼地挑出纸屑。”真正的精致往往藏在细微之处。在李华创作的《黄河岸边的生活》中,丰富的生活场景,让人震撼不已。她说:“再剪这样的巨幅作品时,我会放慢节奏,平复心绪,每一刀都凝神静气,最终在反复尝试中找到手感。所以说,剪纸不仅是技艺的修炼,更是心性的磨砺,它教会我在浮躁中沉淀,在困境中坚持。”

在不断的创作过程中,李华也体会到剪纸艺术“虚实相生”的东方智慧。红纸为“实”,镂空为“虚”,实与虚的巧妙结合,才能让作品富有层次感与生命力。她说:“比如剪一朵荷花,花瓣的轮廓是实,花瓣上的脉络是虚;荷叶的形态是实,叶间的透气孔是虚。虚实之间,荷花的清雅灵动便跃然纸上。”同时,剪纸艺术的“对称美”也让人十分着迷。对称纹样不仅视觉上和谐工整,更蕴含着中国人对平衡、圆满的美好追求。她说:“剪对称作品时,我常常将红纸对折再对折,通过精准的剪裁,让两侧纹样完美契合。”

剪纸的魅力,更在于它承载的文化内涵与情感温度。每一幅剪纸作品,都藏着创作者的心意,也传递着传统的祝福。李华说:“逢年过节,我会剪些福字、春字送给亲友,红纸传递的不仅是节日的喜庆,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在创作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作品时,我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纹样背后的故事。比如剪‘鱼戏莲’纹样时,我知晓了它象征着爱情美满、多子多福;剪‘松竹梅’时,我领悟到它们所代表的君子之风。这些文化元素让剪纸不再只是单纯的装饰,而是承载历史、传递价值观的载体。”

指尖流转的是剪刀,心中沉淀的是文化。李华说:“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每当拿起剪刀与红纸,内心便会平静而笃定。剪纸教会我,慢下来才能发现美,静下心才能做好事。”剪纸艺术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创作的乐趣与美的享受,更塑造了那些热爱剪纸艺术人的品格。李华表示,在未来的日子里,将继续在红纸与剪刀的世界里探索,用指尖的温度传递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