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练习仰卧起坐。

课间做操。
本报记者 张丽阳 文/图
为推进素质教育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今年以来,乌达区团结路小学积极探索出新招,全力打造精彩纷呈的大课间活动,让校园处处洋溢蓬勃活力。
每天下午4时30分的下课铃声刚响起,乌达区团结路小学的学生们便涌向操场。跑步队伍迈着坚实有力的步伐,在赛道奔跑;体操队伍动作整齐划一,锻炼协调性和节奏感;跳绳操队伍动感十足,伴着欢快的音乐跳绳……学生们在锻炼中尽情释放学习的压力,畅享运动带来的愉悦。
据了解,该校每天上午、下午都有30分钟大课间活动,并且保证每天每班各有一节体育课时间。充足的大课间,让学生更加从容地享受快乐、自由的时光。
“为提升学生参与户外活动的兴趣,我们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团结路小学体卫艺主任冯磊表示,低年级以跳绳、跳操等项目为主,着重锻炼学生身体协调性;高年级学生则参与到球类运动和专项训练中,进一步提升运动技能。六年级学生高硕然参加了羽毛球训练,她表示:“锻炼好身体更有利于学习,每次大课间活动完,后面两节课就能更集中精神。学校的活动特别丰富,大家每次活动完都很开心。”
“大课间活动非常重要,能让学生从室内走向室外,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活动当中,缓解学习压力。”冯磊表示,老师也可以在活动当中更多地了解学生,便于更好地沟通和管理。“课间教育也是教育的一部分,能让学生真正地活动起来,做到心中有梦、身上有汗、眼中有光。”冯磊说。
学校还在活动区域绘制了跳房子、跳远及“石头剪刀布”等经典游戏图案,在楼道内设置了摸高跳、仰卧起坐等体育活动点,鼓励学生在课间时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运动方式,实现“按需运动”。学校在课程设置上采用“课程一体化+选项走班及社团专项课程”的教学模式,既保障了体育课程循序渐进、系统连贯,又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能自主选择课程内容,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还与思政、数学、音乐、科学等科目相融合,每天上体育课时都会配有不同的音乐,使学生在音乐中完成各种动作,寓教于乐。”冯磊说,假期也会布置体育作业,在开学第一周,学校会组织抽测假期体育作业的完成情况,留存结果与期中、期末成绩进行对比,再分析提高。
课间活动不仅是学生放松心情、舒展身体的时刻,更是他们学习与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团结路小学通过优化课间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让学生们在学习之余,积极走出教室,走到阳光下,锻炼身体,展现活力,共同构建了一个健康快乐、向上向善的校园。课上课下,动静两相宜,让少年的欢乐在校园里纵情飞扬。
团结路小学将持续推进学生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深度融合,不断完善校园体育活动体系,切实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满足个性化成长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运动中感受快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