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
本报记者 赵晖
随着海勃湾区滨河二期城市建设持续提速,区域产业集聚与人口导入步伐加快,用电负荷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现有供电网络面临全新挑战。为破解用电难题、筑牢供电保障基石,今年8月中旬,滨河二期低碳智能开闭站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投用后将显著提升区域用电可靠性。
10月22日,记者走进项目施工现场,看到施工人员正同步推进墙体砌筑、钢筋捆绑、模板支护等多项作业,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快建设、早投用。
“当前项目进展顺利,现已完成建筑主体封顶,电缆沟开挖与支模、主体墙体砌筑工作正稳步推进,计划随后启动站内外电缆沟混凝土浇筑及剩余墙体砌筑作业。”内蒙古电力集团乌海滨河供电公司安全生产室专责孙泽文介绍,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完成主体建设并进入调试阶段,待调试合格后即可正式投用。
滨河二期低碳智能开闭站项目核心建设内容包括1幢开闭站以及配套电力设备与线路工程。其中将新建10千伏开关柜20面、配电变压器3台、0.4千伏开关柜15面,并敷设10千伏电缆线路0.957公里,构建起功能完善、容量充足的区域电力分配网络。
开闭站是城市配电网中的关键节点,承担着电力接收、分配和故障隔离的重要任务,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灵活性,为变电站与用户端搭建起高效稳定的电力“桥梁”。
“项目定位为10千伏2进8出低碳智能开闭站,将保障周边重点区域与场所的用电需求,有效承接区域新增用电负荷,同时拓展供电覆盖范围,让供电可靠性与运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孙泽文说。
此外,该项目深度融合低碳理念与智能技术,打造“绿色+智慧”供电典范。
在低碳建设方面,开闭站屋顶将全面配置光伏组件,站区内安装具备微风发电功能的智慧路灯,同步配套200千瓦/400千瓦时储能系统,可实现清洁能源的高效收集、利用与存储;配置一套逆功率装置,具备交直流系统互济能力,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在智能运维方面,开闭站内将配置轨道机器人1台、操作机器人1台,同步安装138套接触式触头无线测温监测传感器、42套局部放电监测传感器、1套电缆线路故障定位等智能化设备,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测、故障精准定位与智能运维,大幅降低人工成本,提升运维安全性与效率。
“项目创新引入的风光储充智一体化微电网系统,能够最大化利用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结合储能系统实现电力‘自发自用、本地消纳’。”孙泽文表示,项目投用后,将为滨河二期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绿色、高效的电力保障,成为区域能源转型与供电升级的“强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