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声起 宾客至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10-30 09:46:03

红嘴鸥翩跹湖上。

本报记者 曹艺 文/图

10月的乌海,秋水共长天一色。南迁的候鸟鸣声嘹亮,引得游人驻足。此时,我市迎来一年一度最富生机又静谧的时刻。

羽翼下的生态改善

“瞧,灰鹤飞回来了,还不少呢!”10月17日,市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刘环孝监测到灰鹤的身影,他语气笃定,“这些鸟儿认得准地方,每年都会飞到海南区万亩滩村。”

在飞抵乌海的候鸟中,灰鹤是极易辨认的一种,身形高大、爱扎堆。邻近灰鹤栖息的,还有白琵鹭、苍鹭、赤麻鸭、白天鹅等。看着鸟儿们成群结队地飞过头顶,刘环孝特别高兴,他喜欢听着鸟儿们高高低低的鸣叫,似乎能感受到这些生灵们的欢欣。

春秋两季,候鸟会准时往返于繁殖地和越冬地,而黄河乌海段是它们迁徙路上的重要“中转站”。

今年春天,我市动物保护工作人员在乌海湖一号码头随机选取14只红嘴鸥个体,为它们佩戴卫星追踪器,实时监测候鸟迁飞。

4月23日从乌海湖启程的一只红嘴鸥,在跨越山河的迁徙后,于9月中旬重返乌海湖。“看到红嘴鸥的监测光点在乌海湖范围亮起,别提多兴奋了!这还是第一次以精准数据印证我市在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上‘关键驿站’的位置,是宝贵的一手资料。”市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王思静说。

环境好不好,鸟儿最知道,尤其是候鸟,对栖息地的要求更高。

202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草局印发《候鸟迁飞通道保护修复中国行动计划(2024—2030年)》,乌海被列为全国821处候鸟迁飞通道关键栖息地之一。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和爱鸟护鸟氛围的形成,越来越多候鸟用脚“投票”,有的甚至由“过客”变成“常住居民”。每年,有6科60余种鸟类、共计10万余只在我市迁徙、栖息、繁衍。

守护中的和谐共生

10月9日,我市爱鸟护鸟志愿者李明早早来到乌海湖边,举起望远镜,观察鸟群的活动。“现在市民的护鸟意识都很高,也都了解一些基本的鸟类保护知识,大家看到不文明的观鸟行为,都会去劝阻。”李明说。

如今,我市爱鸟护鸟志愿者、摄影爱好者和市民组成的民间力量,正与候鸟保护工作人员、公安民警等专业力量形成合力,确保候鸟迁飞安全。

“瞧!这些小家伙儿早出早归,行动可规律了!”10月4日,市自然资源海南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崔海燕通过手机回看前一天夜间黄河乌海段的候鸟栖息情况。得益于智慧林草综合管护平台,全市20多个监测点实时记录候鸟基础信息、种群数量、分布特点和栖息地生态环境状况,为工作人员科学评估我市鸟类保护成效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支撑。

我市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监测候鸟、提高公众保护意识等举措,为候鸟创造更加良好的迁徙、栖息条件,还加大技术设备投入、安排专职人员巡护,更加科学地制定、更新候鸟保护方案。

今年,我市按照自治区《严厉打击非法猎捕贩卖野生鸟类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加强对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海辖区、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等重点区域的巡查。市自然资源局联合公安、海关、市场监管、农牧等部门单位,联合开展打击非法贩卖野生鸟类专项行动,从源头斩断非法猎捕和交易链条。

“我市各部门、单位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常态化联合执法,严厉查处违法捕猎贩卖野生鸟类行为。同时,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在人流密集区域和城市公交车设置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宣传栏,依托新媒体平台,发布鸟类保护科普知识和典型案例,让更多市民加入到保护野生鸟类的行列中来。”市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副主任佟玉春说。

绿水青山的发展新篇

乌海湖畔,碧波轻漾、群鸟翩跹;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长河蜿蜒、落日熔金;甘德尔山旁,黄河安澜、沙水相映……时序流转的自然画面与驻足赏景的人群,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

在乌海湖休闲度假旅游区,萌趣的“鸥宝”和独特的“沙漠看海音乐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今年国庆假期,我市文旅市场热度不减,产品丰富、场景多元、服务优化的旅游环境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高品质的假日体验。据统计,10月1日至8日,全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56.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7亿元。

“这儿的沙和海能共存,鸟和人离得这么近,真难得!”来自陕西的游客刘明华说。观鸟,越来越成为众多游客专程前来的原因。我市将观鸟活动与自然教育、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深度融合,加之沙漠与湖泊共存的独特景观,正年复一年迎接八方来客。“好多外地游客来我们村的民宿住,还有不少摄影爱好者是专门来拍鸟的。”海南区赛汗乌素村居民王喜奎说。

从守护候鸟到迎来游客,我市用行动作答——护好绿水青山,自会收获“生态+”的发展红利。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