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工业 开放同行 ——海南区开展企业开放日活动纪实(二)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10-30 09:44:51

参观人员在乌海市万晨能源洗选有限公司了解环保技术升级情况。

参观人员在乌海市乌化选煤有限公司原煤大棚实地了解降尘措施。

本报记者 鲁吟 文/图

10月23日,金风送爽,秋色宜人,海南区以“绿色工业,开放同行”为主题,开展企业开放日活动,邀请区人大代表、社会公众代表走进企业一线,以“面对面”的形式,亲身体验企业在环保治理与绿色转型领域的亮眼成果。

参观人员先后走进乌海市乌化选煤有限公司、乌海市万晨能源洗选有限公司和乌海市广源洗煤有限责任公司,沿着参观路线,仔细察看企业厂区环境治理情况,直观了解企业在环保技术升级上的具体举措。

乌海市乌化选煤有限公司厂区干净整洁,绿树掩映,办公楼粉刷一新,道路已经硬化,原煤、中煤、精煤大棚全部封闭并安装了自动化卷帘门。该公司不仅进行了超低排放改造和厂容厂貌的提升,还特别加强了出入厂区车辆的管理。严格要求所有车辆不得超载且必须加盖苫布,最大程度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对于产生的煤矸石,该公司严格按照环保规定,与具有合格资质的处理企业合作,确保煤矸石得到妥善处理。此外,该公司还投资安装了新的布袋除尘系统,有效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粉尘排放,进一步提升了环保水平。

在乌海市乌化选煤有限公司原煤大棚,看到正在使用中的新装降尘雾炮,区人大代表任晔平高兴地说:“没有想到海南区洗煤企业能把环境治理问题整改得这么到位,从设施升级到责任落实都很到位,希望能一直坚持,真正把环保责任扛到底。”

参观人员走进乌海市万晨能源洗选有限公司,看到路面清扫车与洒水车正有序开展厂区清洁作业,硬化道路平整干净,建筑及彩钢设施经亮化粉刷后焕然一新,煤炭存储大棚也实现全封闭。企业负责人向参观人员介绍,该公司已铺设厂区沥青路面6000平方米,整体硬化面积达1.8万平方米,累计清理固废废铁及垃圾1200多吨;同时新增智能感应喷淋系统与洗车装置,粉尘污染得到显著控制。参观过程中,针对参观人员提出的环保问题,企业负责人结合实际案例逐一细致解答,让大家清晰看到企业在环保领域的切实变化。

乌海市广源洗煤有限责任公司的厂区内,绿树郁郁葱葱,道路整洁平整,生产车间宽敞明亮;厂区入口的池塘里,成群鱼儿在洁净水中自在游弋,勾勒出一幅“工业+生态”的和谐图景。作为绿色转型的践行者,该公司扎实推进绿色清洁生产,朝着“生产低碳化、能源清洁化、管理精细化”的零碳目标加速迈进,实现“煤棚出车无泥、进出厂车辆无泥”的治理成效。自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启动以来,公司严格对照《乌海市洗煤企业全流程环境整治标准(试行)》,从煤炭堆存、破碎、运输作业到厂容厂貌进行全方位整改:完成路面硬化、楼体粉刷、卸车站煤棚硬化及外墙粉刷,加装18个煤棚卷帘门;厂区绿化覆盖面积达1.89万平方米,磅房、人行通道地坪漆铺设,道路警戒线、停车位烫漆工作全部完成;新增更换17块环保安全主题展板,强化环保宣传氛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已将厂区所有作业铲车、装运车辆、水车、除尘车更换为新能源电车,除尘车不间断清扫厂区道路,从运输环节彻底切断扬尘源头。

“以前总觉得洗煤企业的厂区环境难改善,今天参观后彻底改变了看法。这些企业的厂区又干净又整洁,环保措施也落得实,希望企业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避免因污染造成对环境的损害。”社会代表李森的话,道出了众多参观者的心声。

此次企业开放日活动,是海南区以“开门纳谏”姿态搭建政企民沟通桥梁的生动实践——它让公众从生态保护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直观见证洗煤企业从问题整改到主动转型的深刻蜕变。海南区将持续深化“透明化”监督机制,把企业开放日打造成常态化沟通平台与监督窗口,以社会监督倒逼企业环保责任落细落实;同时立足区域产业实际,精准衔接环保政策与企业转型需求,推动更多传统工业企业走上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之路,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并进中,绘就海南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画卷。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