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热潮涌 产业踏浪来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10-20 10:40:27

■“十四五” 乌海答卷

本报记者 赵永刚

招商引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城市跨越发展的关键抓手。

“十四五”以来,我市立足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实际,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创新招商模式、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服务保障,推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谁拥有优质的招商引资增量、项目落地质量,谁就能抢占先机、赢得未来。

近年来,我市把招商引资摆在“一号工程”的重要位置,连续三年以其为主题召开“新春第一会”,连续两年以市委、市政府“一号文件”形式,聚焦招商引资工作。印发了《乌海市招商引资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及2023—2025年招商工作要点,细化年度目标,明确“路线图”与“时间表”,构建“市级统筹、区级主责、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

招商引资,不仅要“引得来”,更要“落得下、留得住、发展好”。

我市创新服务模式,联合多部门建立重大签约项目前置服务机制,签约前提前介入梳理审批流程、预判问题,推动项目“签约即开工”。

走进乌海海勃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润新德新材料(内蒙古)有限公司超组装新材料示范基地项目正在进行设备调试。超组装新材料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6亿元,建设内容涵盖办公楼、研发中心、新材料展厅以及4大核心产品生产车间,项目分两期推进。其中,一期工程于2025年5月开工建设,历经短短数月建设,预计近期就可投产,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招商落地新速度。

“从首次来乌海考察到项目落地开工,前后仅用了半年时间,这样的效率完全超出我们的预期。”中润新德新材料(内蒙古)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立安谈及选择乌海的原因,话语中满是认可,“乌海对我们企业来说,是名副其实的兴业沃土,这里不仅有能源优势、丰富应用场景,为超组装新材料提供广阔市场,更有全方位服务保障。市、区两级有关部门全程跟进,只要我们有需求,工作人员总能第一时间响应,帮我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这份归属感让团队倍感温暖,也坚定了长期发展的决心。”

在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低碳产业园),总投资7.6亿元的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乌海市20万千瓦/80万千瓦时固态电池储能电站项目建设正酣。作为我市新能源领域的重点招商项目,该项目计划建设固态磷酸铁锂储能电站及配套升压站,建成后具备独立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提供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能力,预计2025年12月实现并网投产。项目投产后,每年可消纳新能源电量约3.2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万吨,对推动地区能源结构优化、保障电力系统稳定供应意义重大。

“项目能顺利推进,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高效服务。”项目负责人秦磊介绍,园区工作人员全程帮办代办土地审批、规划许可等手续,将原本需要3个月的办理时间缩短至45天。

我市聚焦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需求,结合本地资源要素禀赋、园区承载容量等实际情况,持续加强产业链研究,完善“两图两库两表”,绘制了BDO及可降解材料、新能源储能、高端碳纤维、煤基新材料4张产业链地图,建立重点产业链国内标杆企业、上下游关联企业名录400余家,形成了覆盖“龙头企业+配套企业+服务机构”的完整产业链招商图谱体系,为精准招商提供了科学指引。

强化招商引资储备项目库动态更新,围绕传统产业迭代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组织专业力量开展项目谋划,累计新编制储备项目150余个,项目库总数增至250余个,规划总投资达2650余亿元,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充足“项目源”。在招商行动中,市领导发挥“头雁领航”作用,累计带队外出招商60余次;45支招商引资小分队采取“蹲点招商、上门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累计派出400余个工作组,实地考察企业及商协会800余家,推动一批优质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为进一步拓宽招商渠道,我市充分发挥以企引企、以商招商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挖掘社会化招商力量。与上海、浙江等8家异地内蒙古商会建立委托招商合作关系,借助商会资源优势搭建合作平台,及时推送招商政策与重点项目,精准收集企业投资意向;与中关村发展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入其在科技创新、产业培育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助力新兴产业发展。

搭建招商与招才引智、金融服务联动平台,通过“企业+人社+院校”模式累计为企业解决用工问题;组织银企精准对接,累计提供授信240余亿元,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创新激励机制,我市为60家优秀企业命名授牌。制定绩效考核奖励办法,2023年以来已兑现奖励资金764.8万元,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招商的积极性,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一盘棋”格局。

此外,我市注重通过展会活动扩大招商影响力。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中国(乌海)BDO及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大会。在浙江台州、福建莆田等地成功举办招商推介活动,组织开展20余场专场活动,并积极参与全国工商联助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招商引资推介活动等20余场各类展会,持续扩大招商引资“朋友圈”,城市知名度和产业影响力显著提升。

2022年,我市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借助其行业资源和专业优势,推动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目前,我市是全国重要的BDO生产基地之一。今年10月底,第四届BDO及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大会将在我市举行,吸引更多行业企业关注乌海、投资乌海。

“十四五”以来,从传统产业升级到新兴产业崛起,从单个项目落地到产业链集群发展,我市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已成为客商青睐的投资热土和兴业高地。

截至目前,我市共入统招商引资项目342个,累计引进国内到位资金782.9亿元,累计签约项目288个,招商引资“吸附效应”持续显现,城市发展活力大幅提升。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