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参观海北街道雷锋精神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先进典型宣讲进社区。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报记者 段维娜 文/图
一个个雷锋精神教育基地诉说着向善初心,一条条“榜样就在身边”公交专线传递着文明力量,一场场文明集市活动凝聚着民生温度,一位位道德模范身影引领着风尚潮流……漫步在乌海大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春风化雨,浸润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推动发展的精神密码与亮丽风景。
近年来,我市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着力在教育引导、服务引领、机制引航上出实招、求实效,以弘扬雷锋精神、培育“好人文化”为特色抓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今的乌海,明礼崇德蔚然成风,见贤思齐氛围浓厚,文明之花在北疆戈壁绚丽绽放。
教育引导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人心
“在这里看到雷锋同志的生平事迹,再想到身边那些默默奉献的志愿者,真切体会到雷锋精神从未远去。这种沉浸式学习比书本教育更有感染力,时刻提醒我们要做文明有礼的乌海人。”在海勃湾区海北街道雷锋精神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参观时,市民张建军深有感触地说道。
润物无声,育人有痕。在乌海的城市公共空间,“榜样的力量”宣传长廊图文并茂,精神文明建设主题公园移步易景,建筑工地围挡化身“文明墙”,公交站牌上的公益广告醒目暖心;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平台同步发力,“文明侦探社”“听・见文明”等专栏持续更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实现“抬头可见、驻足可观”。这种全覆盖、立体化的传播格局,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空气般无处不在,为城市发展注入鲜明的精神底色。
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脑入心,我市聚焦社会认知与百姓认同,构建多维教育体系。在校园领域,通过国旗下讲话、微思政课、“开学第一课”等形式,开展“我们的节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活动。今年以来,8名学生在自治区诚信书信征文活动中获奖,3名学生获评自治区新时代好少年,乌海市第十八中学跻身全国文明校园行列,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在全民教育层面,推出5条“爱国主义教育探索之旅”研学路线,打造全民国防教育展厅,开展“童心系国防”活动,创作《中国骑兵》《三线记忆》等爱国文艺作品 5个,4所学校建成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推动爱国情怀转化为行动自觉。
家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阵地。我市构建起完善的家庭教育服务网络,建成6个国家级、自治区级家庭教育实践基地,16个自治区、市级儿童之家,83个村(社区)家长学校实现全覆盖。组建36支家风家教宣讲队伍,邀请最美家庭走进社区、企业分享经验,通过“好家风空中课堂”每日推送学习资料,让立德树人融入家庭日常。
服务引领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在乌达区的文明集市上,快板说唱演绎着文明新风,普法宣传解答着民生疑惑,义诊服务守护着群众健康,志愿者忙碌的身影成为最动人的风景。“赶一次集不仅能买东西,还能学知识、享服务,这样的活动太实在了!”刚测完血压的居民王秀莲笑着说。这生动一幕,正是我市以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缩影。
文明创建始终围绕民生需求展开。我市坚持“创城为民、创城惠民”,每年筛选重点项目,组织镇街、部门办好“创城为民”实事,着力解决老旧小区改造、农贸市场升级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农区,以“一约四会”为载体推进移风易俗,常态化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在社区,海勃湾区新华西街道新华社区等通过道德评议会引导居民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海勃湾区千里山镇王元地村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称号,国家税务总局乌海市乌达区税务局、市中医蒙医医院等获评全国文明单位,文明创建的成果不断惠及各族群众。
移风易俗专项行动持续深化。我市选送的《科学照亮生活》节目入选自治区移风易俗故事汇,“爱尚乌海”系列品牌活动常态化开展,文明婚俗、文明餐桌、文明养犬等理念深入人心。利用建党纪念日、国庆节等重要节点,举办文艺展演240余场,让文明新风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
机制引航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发展
“以前觉得做好事是本分,没想到还能享受免费体检、景区游览的待遇,这让我们更有动力了。”获评“中国好人”的田永成拿着礼遇卡感慨道。我市始终坚持“好人好报、德者有得”,通过健全机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走深走实。
完善的激励保障机制激发向善动力。市级层面为先进典型、星级志愿者推出优先评先树优、免费观影体检等10类专属礼遇,让奉献者获得实实在在的尊重与关怀。部分社区将个人品德与集体福利挂钩,让“德者有得”的理念落地生根,形成正向激励的良性循环。
创新的信用奖惩机制强化行为约束。我市推动公德与信用深度融合,将文明行为纳入信用评价体系,信用状况与行政审批、贷款融资等生产生活事项挂钩,让讲道德、守信用者“处处方便”,失德失信者“处处受限”,以制度力量引导公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健全的典型选树机制凝聚榜样力量。我市深入挖掘各行各业的凡人善举,持续开展模范典型评选活动,累计涌现各级各类道德模范117人、身边好人409人。打造乌海好人馆线上展厅,组建“青年开放麦”特色宣讲队伍,开展主题宣讲3000余场,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身边人,让榜样力量可感可学。
如今的乌海,30个雷锋精神特色教育基地熠熠生辉,海北街道雷锋精神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获评“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集体”;文明新风浸润城乡,先进典型不断涌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城市发展血脉,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我市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让文明之风吹遍黄河明珠每个角落,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乌海新篇章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