辖区退休教师教孩子们写硬笔字。
■文明实践推荐官
本报记者 段维娜 文/图
10月18日,海南区拉僧仲街道新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暖意融融——辖区热心老党员、退休教师李勇正一笔一画地教孩子们写硬笔字;文明实践站负责人曹杨则带着另一群孩子围坐桌前,指导他们制作水墨漆包,指尖翻飞间,一个个色彩灵动的作品逐渐成形。这生动的场景,正是社区“一米看世界”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的缩影。
“儿童友好,小而言之是家庭幸福,大而言之便是城市未来。”新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曹杨说,社区以“一米”高度为核心视角,围绕儿童成长需求打造的这一项目,让辖区儿童在社区里收获知识、友谊与成长,也为“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写下生动注脚。
新桥社区成立于2003年。过去,小区建设时普遍忽略儿童游乐空间,加之隔代抚养情况较多,孩子们在安全教育、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等方面的需求难以充分满足。为破解这一难题,社区以党建为引领,依托“一米看世界”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探索“共‘童’参与·共‘童’成长”路径,统筹“室内+户外+路径”空间布局,打造儿童友好生活圈,构建起医、行、教、乐“四位一体”模式,让“一米视角”下的美好童年愿景逐步落地。
在“一米看世界”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的框架下,社区首先从制度建设入手,将柔性关爱融入儿童成长各环节。结合“七彩新桥”特色,社区成立儿童友好项目工作小组,完善项目运营规章,还创新设立“童言议事会”,让孩子们的想法能直接参与社区儿童服务设计。为保障项目长效运转,社区一方面争取区团委、区妇联、区科协、区教育局等部门资源支持,另一方面联动4家学校、2家社会爱心企业参与,就像李勇老师的书法课、曹杨的美术课,正是社会力量与社区资源整合的成果,让专业教学走进社区。
“一米看世界”的核心,在于打造贴合儿童视角的友好空间。社区对全龄儿童中心提档升级,除了李勇老师授课的书画教室,还设有心理咨询室、七彩活动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等,引入社会组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2025年,社区又在南侧户外场地打造“昆虫观察站”“植物益趣林”,绘制指引标识、增设游乐器械,补上儿童户外设施短板。在“小米粒”成长广场上,传统文化知识墙、儿童议事剪影展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小区“彩虹跑道”用缤纷色彩点亮童年,模拟交通标识的地面游戏,让孩子们在玩耍中掌握安全知识,全方位满足“玩、学、乐”需求。
项目的暖心服务,更让项目实施有了具体落点。社区创新“诚信+儿童友好”模式,组建“新桥小天使”队伍,引导孩子们参与文明实践、“红领巾讲解员”等活动,积分可在“团结超市”兑换学习用品,不少孩子上完书法课后,还会主动用书法作品装饰社区宣传墙,用行动为社区添彩。
文化活动则让项目更有温度。社区围绕项目开展面对面调研,根据儿童需求设计“职业梦想家”“周末课堂”“盛开的向日葵”等特色课程。以“爱在新桥、四季有你”为主线,社区打造四季主题活动:春天踏青赏景,夏天手工创作,秋天科普实践,冬天传统文化体验,让孩子们在诗、书、礼、乐中感受文化魅力。参与活动的儿童谭赫韬说:“周末,我非常喜欢来社区上课,这里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交到好朋友。”
“社区打造的这个项目特别好,节假日我们工作忙,孩子来这里上课、参加活动,我们特别放心。”家长王娟说。如今,新桥社区的“一米看世界”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正以儿童视角为尺、以优质服务为笔,不断绘就儿童快乐成长、家庭幸福安康的儿童友好社区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