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是保民生的“压舱石”。近年来,海勃湾区新华西街道创新打造“社区微就业”服务体系,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扩岗增量,为居民精准定制服务,将就业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构建起高效便捷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用“微”就业稳稳托举起民生大幸福。
“以前天天围着灶台转,抱着娃在阳台上看别人上下班,心里空落落的。”居民李玲玉感慨道,“看到街道办的手工编织培训班就在家附近,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现在每天空闲时间编织手工艺品,街道帮着卖,在家就能挣生活费。”
近年来,新华西街道积极对接职业培训学校,开展“靶向式”技能培训及创业培训,开设中医推拿、养老护理等康养课程对接社会刚需,联合辖区企业开展烘焙、手工编织等实操培训,采用“理论讲解+线下实操”模式确保实效,同步为学员建立技能档案与岗位推荐通道。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1期,培训学员300余人,助力更多居民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居家灵活就业与创业增收。
新华西街道创新推出“筑梦工坊”公益惠民项目。该项目积极吸纳辖区手工艺人,为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帮扶,形成了“培训—制作—销售”的闭环。目前,“筑梦工坊”已帮助7名残疾人和8名手工艺人解决了就业问题。自开业以来,共开展手工艺品义卖志愿服务50余次,义卖手工艺品2000余件,为残疾人增收7万余元。
为增强服务的针对性,街道联合区就业服务中心,创新开展“‘职’通未来,‘创’享青春”就业创业赋能沙龙活动,吸引了20余名大学生及社会求职者参与,现场气氛热烈,为青年就业群体提供了精准的就业指导和创业灵感。今年以来,街道及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共接受就业咨询425次,受理就业业务355次,推荐岗位613次,成功帮助167人实现就业。
街道还积极对接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辖区培训学校等,创新采用“早市+夜市+小区”的形式,将招聘会办到居民“家门口”。自就业服务站建立以来,已成功举办3场大型招聘会,达成就业意向600余人。
“为居民更好就业,街道联动公安、民政等部门建立就业困难人员数据库,通过网格员走访、新业态群体协助征集求职与用工需求,形成动态更新的‘四张清单’。通过‘线上直播带岗+线下特色招聘会’融合模式,定期举办‘职场对接会’‘招聘专场’。”街道党工委书记贺海云说。
从破解“就业难”到筑就“家门口的幸福”,新华西街道用绣花般的精细功夫,编织出一张覆盖全面、功能完善的就业服务网。(丁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