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里长出“社交底气”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10-15 09:15:44

■市井故事

李幸

上周日下午,邻居家的琪琪,一个人抱着布娃娃来我家做客。当时,女儿欢欢正趴在书桌前,小心翼翼地拆包装袋,里面有她期待已久的星空限量款拼图。7岁的琪琪凑上去,被拼图吸引得她伸出手,准备去拿:“哇,好漂亮,我也要玩!”欢欢猛地抱住拼图,往后一退:“不行,我都还没拼过!”琪琪的小胖手抓了个空,她的鼻翼微颤着,嘴角跟着撇了下来,眼看就要哭了。

以前,每到这种时候,我就会过去打圆场,摸摸琪琪的头说“琪琪乖,姐姐一会儿给你分几块”,对着女儿轻轻劝“你都六年级了,要懂得分享,要让妹妹,不要那么小气”,说不定,还会趁着欢欢不注意,偷偷拿两块拼图给琪琪,总之,小客人不能在我家哭。接下来的后果就是,欢欢当面不会反驳,但琪琪走后,她就会把自己关在“小窝”里,半天不说话。

我刚要迈出去的脚,收了回来,心里有个好奇的想法,如果我不掺和,事态会怎么发展。于是,我一句话都没说,假装忙自己的事情。

我知道欢欢朝我这边看了好几眼,见我没动静,她小声而清晰地对琪琪说:“这个拼图,我攒了两个月的零花钱才买到。我想自己先拼完一部分。下周你过来,咱们一起拼剩下的,好不好?”琪琪眨了眨眼睛,不舍地盯了好一阵拼图,才可怜巴巴地说:“那你说话要算数哦。”

欢欢笑了,她拉着琪琪的手,在玩具箱里翻出乐高积木:“要不要一起玩这个?我教你拼小城堡,我还可以给你的布娃娃搭小房子。”两个女孩坐在地毯上,欢欢耐心地教琪琪搭城墙,眼看就快完成了,琪琪却想拆了重拼。欢欢看起来有点不开心,她做事情喜欢有始有终。原本,我以为矛盾在所难免,又有“好戏”可看了,没想到欢欢并没有直接拒绝,她耐心地说:“我们可以在旁边再拼一个新城堡,不拆这个的话,布娃娃就可以有两个家啦!”琪琪眼睛一亮,立马点头表示同意。

我坐在阳台的一角看书,整个下午,尽量让自己充当“隐形人”,只是偶尔瞅瞅叽叽喳喳互动的两个娃,再看着散落在地毯上的乐高积木,以往我总担心欢欢不会跟人相处,怕她因为不分享,被别的小伙伴孤立,可今天没有我的干预,她会自己解释理由,会主动找替代的玩具,还会跟人商量解决办法。

琪琪要走的时候,欢欢还主动说:“下周记得过来玩呀,我们一起拼拼图的剩余部分。”琪琪笑着答应了,还说下次要带她的贴纸来玩。

送走了琪琪,欢欢拿着一块乐高积木,朝我走来:“妈妈,那个拼图,我期待很久了。所以,我想自己先拼,这对我来说很重要。”拍了拍女儿的肩膀,我顺便把她散落的头发别到耳后:“分享或者不想分享,都很正常。今天,你跟琪琪好好沟通了,还找了乐高和她一起玩。妈妈觉得,你处理得非常好!”欢欢的眼睛瞬间亮了,嘴角也不由自主地弯了上去。

昨天,她放学回来,兴奋地跟我说把最喜欢的漫画书借给了同桌。“我跟轩轩说,一周后就要还给我,不能折页,他都答应啦!”欢欢说着,还拿“借书约定”给我看。

我忽然明白,不把大人的社交标准强加给女儿,她就能有权决定自己的社交方式,慢慢找到她的社交节奏。比起教孩子怎么跟人相处,这份被尊重的底气,才是她未来从容应对每段关系的真正基础。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