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区:五支队伍 “攥指成拳” 激活 “铁三角” 治理新动能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10-14 14:31:34

近年来,海南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建强社区工作者、网格长、网格党员、楼栋长、“双报到”在职党员“五支队伍”为抓手,深化“铁三角”治理模式,推动基层治理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有效激发治理活力与效能,筑牢区域发展治理根基。

赋能社区工作者,“主力军” 轻装上阵显担当

在基层治理中,社区工作者是连接政府与群众的重要桥梁。海南区按每万城镇常住人口配备18名社区工作者的标准,配齐166名社区工作者,聚焦“减负、赋能、增效”目标,为队伍“瘦身强能”。拓宽晋升通道,建立社区“两委”后备人才库,从社区工作者中储备社区书记、副书记人选,强化基层干部实践锻炼、随缺随补。落实“三岗十八级”薪酬,人均月增资500元,机关事业单位招聘社区工作者专项岗位,激发内生动力。同时,厘清社区职责边界,明确依法履责事项45项、协助事项27项,制定村级组织证明事项正负面清单,解决“该干什么、能办什么、应担何责”问题。健全“三级培训”机制,每年集中轮训社区工作者,依托内蒙古工业大学打造金海社区实训基地,鼓励工作人员考取职业资格证,截至目前,已有70人持有助理社工师证、12人持有社工师证,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锻造网格长队伍,筑牢 “铁三角” 治理基石

针对基层治理“粗放化、碎片化、被动化”问题,海南区推动治理向“主动精细”转变。科学划网定人,城市社区按300—500户划分134个网格,网格长由社区“两委”及专职工作者担任;农区以村民小组为基础设立40个网格,网格长由村小组党支部书记或小组长担任,实现“一网无盲区”。与此同时,还出台《海南区社区工作者管理考核办法》,明确网格长8项核心职责及考勤、培训制度,推行“未诉先办”,网格长每日联动党员、楼栋长巡查不少于1小时,摸排隐患、化解纠纷。实施“一月一汇总、一季一通报、一年一评价”考核,从5个方面评价并细化奖惩,激发干事热情。

激活网格党员,“先锋队” 引领治理

海南区将党组织作用贯穿治理全程,解决治理“盲区”与矛盾“上行”问题。以网格为单元,整合党员力量,建立103个网格党组织(40个小区党支部、45个网格党支部、18个网格党小组),织密“社区党组织+小区党组织+党员中心户”三级服务体系,将惠民政策传达、纠纷化解、隐患巡查等纳入党员服务清单,以“铁三角”牵引党员常态化巡查走访,带头参与“吐槽大会”“居民说事日”,收集民情民意,带动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推动多元主体融合发力。

用好楼栋长队伍,“生力军”打通服务“最后一米”

海南区以楼栋长破解治理“痛点”,通过“居民推荐+自愿报名+组织审核”,从退休党员、热心居民中选聘926名楼栋(单元、联户)长,实现“楼栋有管家”。楼栋长协助网格长巡查走访,及时发现问题、上报信息、宣传政策,参与矛盾调解与隐患排查。拉僧仲街道创新“三必到”工作法,将“仲事众议”流动办公桌设到楼下,党小组会开至楼栋,推动服务下沉。如今“有事找楼栋长”成居民共识,“自己事自己议、大家事商量办”成治理新风尚。

联动“双报到”在职党员,“突击队” 破解治理难题

针对治理力量不足、资源下沉不畅等问题,海南区将“双报到”融入“铁三角”,实行“一套班子、双轨运行”,构建层级清晰的组织架构。目前,报到单位与社区共建联合党总支8个、与小区共建联合党支部46个,通过共办活动、共享资源,践行“接诉即办”,向党员精准派单170余次,解决就业、安装快递柜等民生实事110余件,“铁三角+双报到”成为“民呼快应”样本。组织1275名在职党员开展送学、送医等志愿服务210余次,延伸服务触角,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氛围。

如今,在海南区,“五支队伍”协同发力的“铁三角”治理模式已成为基层治理的“金钥匙”。从社区工作者的专业服务,到网格长的精细管理;从网格党员的先锋引领,到楼栋长的贴心守护,再到“双报到”在职党员的精准助力,多元力量拧成一股绳,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具效率、更富活力。未来,海南区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不断优化“五支队伍”建设,推动“铁三角”治理模式迭代升级,切实把治理成效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成果,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海南经验。

(赵永刚)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