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赛中的市沙滩足球队队员。(孙波提供)

1974年,乌达矿务局足球队在巴盟参加比赛获第三名后合影。(董子平提供)

1980年,乌海市足球队参加自治区业余体校足球比赛合影。(董子平提供)

1982年,乌海市足球队参加自治区“五运会”合影。(董子平提供)
本报记者 赵荣
足球因全球普及度高、赛事影响力大、参与人数众多,被公认为最具影响力的体育运动。回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几块砖头、几个书包垒起简易球门,那些奔跑的身影、肆意的欢笑便点燃了街巷间最纯粹的热爱。
岁月流转,今日乌海的足球早已焕发新生。绿茵场上,少年们追逐奔跑,让足球梦想在青春里蓬勃生长;笼式球场内,攻防对决时时上演,每一次传球、射门都充满激情。更令人振奋的是,沙滩足球队屡屡载誉而归,为乌海足球写下了亮眼的篇章。
从简陋的“街头赛场”到多元的专业场地,变的是硬件设施,不变的是深植于城市基因中的足球热忱。在传承与创新中,乌海人凭借执着,续写着对足球的热爱。
难忘的足球故事
20世纪60年代初,乌达市和海勃湾市的职工子弟学校就有了校园足球运动。那时的体育课叫军体课,开展足球运动的条件非常艰苦,训练手段也很原始。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知青老师的到来,校园足球的技术含量有了明显提高。在一些学校,45分钟体育课半个小时的足球赛成了男孩子的最爱,而放学后踢球甚至旷课踢球成了许多人少年时代美好的回忆。
“因为父亲爱球类运动,我四五岁便与足球结缘。有一年‘六一’,幼儿园组织踢球比赛,我因失误心里难受,父亲特意给我买了个足球。”曾从事教体工作的李先生回忆,从那以后,他常领着小伙伴在市农林局大院里踢球。上小学时,学校没有足球队,他便带着同学们一起玩球;初中时,便加入校足球队;高中时,还自发组建了足球队。球队队员自己凑钱买队服,找来学校的老师当教练,足球也是凑钱买或向学校借,训练场地也满是碎石子,但大家练球的热情丝毫未减,还主动联系市里各高中学校的球队进行切磋交流。
王春龙回忆,20世纪80年代初,乌达矿务局第一中学校足球队的训练服还是绒衣绒裤。这些衣服并非新购置,而是前辈们一代代传下来的“传家宝”,虽破旧,但在这所拥有上千名学生的学校里,能有资格穿上它们的不过十来个人,这份认可,足以让人感到无比荣耀。到20世纪90年代,那些曾热爱足球运动的孩子们已成长为校园足球、社会足球的主力军。当时,分布在三区的松散型成人足球队不下二三十支。而民间那些以“约球”为核心的非正式足球赛事,恰好成了工作与生活压力都不算大的年轻人休闲娱乐的“重头戏”,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踢了这么多年球,最难忘的还是小时候找场地的日子。”足球爱好者高旭霆感慨道。那时想找块平整的踢球地难如登天,一群热爱足球的人便把“战场”挪到了市人民广场上,国旗杆下就是集合点。场上,有背着公文包的上班族,也有揣着课本的学生,虽然年龄不同,却因共同的爱好相聚到一起。
每天清晨6点半,无需约定,大家总会准时出现在广场。几块砖头、几双皮鞋、几个书包往地上一摆,就是简易的球门;没有裁判、不设替补,跑起来、踢起来,汗水浸湿衣衫也不管不顾。等太阳渐渐升高,球瘾过足了,上班族拍拍球衣赶去单位,学生背着书包奔向学校,一年四季从未间断。“后来成立俱乐部,便以广场俱乐部命名。”高旭霆的语气里满是对那段时光的回忆。
因“球”结缘的情谊,串联起一代又一代人的热爱与坚守。
足球运动不断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校园足球始终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我市每年都会举办全市中小学生足球赛。
李先生回忆,中小学生足球赛每年有十五六支队参赛,分中学组和小学组。中学主要有市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中学,海南区中(今市第十八中学),乌达区中(今市第十二中学),以及两个矿务局的代表队;小学组包括海勃湾区的几所小学。每次比赛,仅分组赛就要比四五天。比赛激烈时,不仅所有球队暂歇旁观,还引来了不少人围观,大家把足球场围得如铁桶一般。有人踮脚探头,有人攥着拳头喊加油,目光全锁在来回穿梭的足球上,生怕错过关键瞬间。
那时,有组织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及赛事虽不像现在这么多,但群众业余足球运动却开展得有声有色。比较有名、发展成熟的足球队有广场队、工商银行队、乌达电厂队、绿茵队、海电队、铁路队等。比较有影响力的非校园足球赛事当属1996年由乌海酒厂赞助的“乌海大汗御酒杯”男子足球邀请赛、97“乌电杯”全市足球赛等赛事。“乌海大汗御酒杯”男子足球邀请赛吸引了我市不同行业的10支代表队、100多名运动员参赛。97“乌电杯”全市足球赛由市教体委主办、乌达发电厂协办,在市体育场(今海勃湾区第二小学南,千禧苑小区位置)和市第一中学(今市第七中学)两个足球场进行。4天的赛程里,10支球队共进行了27场紧张激烈的角逐。乌海金店、金融电脑队以6战全胜,总进球数26个、失3球的优异成绩,荣登冠军宝座,海勃湾区工商局队、乌达发电厂队分获亚军和季军。
足球运动日益火热之际,市足球协会筹备委员会应运而生,随即以该筹委会为主体,开展足球领域的市场化运作。1998年、1999年连续举办了两届乌海甲A联赛,后因各球队缺少新队员接续等原因停办。
2011年,我市开始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相关部门经过一番调研讨论,决定恢复业余足球的比赛。在当年的全市全民健身运动会上,足球项目不单单是学生参加比赛,还增加了成人业余组的比赛。全市有7个业余成人组足球队参加比赛,其中有采天队、广场队、八零后队等。在之后的全民健身运动会足球比赛中,业余足球队的数量逐年增加,全市能上场踢比赛的业余足球队员人数有300余人。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被列为全国首个足球改革与发展试点省区,乌海的足球运动发展迎来了机遇。乘着这股东风,我市出台了《乌海市推进足球改革发展三年(2015—2017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制定了《乌海市校园足球改革发展三年(2015—2017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乌海市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50年)》;成立了足球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搭建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平台;成立了乌海市足球协会,组建球队参加自治区“蒙乙”联赛的青年队。乌海的足球改革发展试点工作不断创新发展,走在了自治区前列。其中,乌海市沙滩足球队更是成绩优异、声名远播。
沙滩足球热度高涨
沙滩足球是5人制足球的一种,是在柔软的沙滩上踢足球。我市有着沙漠自然环境的区位优势和沙滩足球场地的设施优势,已多次承办自治区沙滩足球锦标赛、全国沙滩足球锦标赛北区决赛等重大赛事。
聊起乌海的沙滩足球运动,市文体旅游广电局群众体育科科长郭汪洋介绍:“我非常喜爱足球运动。在2018年的一次工作调研中,脚下的金沙与远方的大漠风光映入眼帘时,我心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乌海拥有松软沙滩与阳光气候,不正是发展沙滩足球的天然舞台。”
当年,从全市各个体育俱乐部选拔出沙滩足球运动的“好苗子”组成了市沙滩足球队。“当时,沙滩足球运动在国内相对冷门,大家对这项运动都很陌生,我就找来视频,与球员一起观看、模仿,反复研究商量,一个人学会了某一项动作就把技巧教给其他人,慢慢地队伍形成了默契,球员踢球也越来越专业。”郭汪洋说。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沙滩足球进校园工作。2019年,我市对市第六中学、市第九中学、海南区第三完全小学进行授牌命名,使其成为“乌海市青少年沙滩足球试点学校”。同时发挥乌海市全区沙滩足球户外夏令营训练基地的优势,通过实施“沙滩两球并进战略”(沙滩足球、沙滩排球),逐步将我市沙足、沙排打造成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赛事品牌活动。此外,我市还成立沙滩足球队(俱乐部),健全沙滩足球训练和管理体系。
截至目前,我市建成标准沙滩足球场地11块,入选中国沙滩足球国家队4人,取得中国足协沙滩足球初级教练员证书16人,中国足协五人制和沙滩足球比赛监督1人。同时,我市举行和组织参加了一系列比赛,如2017至2019年连续三年举办全国沙滩足球锦标赛北区决赛和总决赛,2017—2021年连续五年举办内蒙古自治区沙滩足球锦标赛,2023年举办中国足球协会沙滩足球巡回赛(乌海站),举办2024中国足球协会“一带一路”杯国际沙滩足球邀请赛、中国足球协会沙滩足球巡回赛总决赛等赛事;市沙滩足球队2024年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第六届全国大漠健身运动会获得沙漠足球冠军,我市沙滩足球运动员王宇、任磊、朱星宇、崔志遥进入中国男子沙滩足球国家队,王宇代表中国参加2023年、2025年亚洲杯。
一份份精彩的答卷,源于对热爱的坚守,市沙滩足球队在沙与海的映衬下,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让乌海的足球故事在传承与创新中,续写着属于这座城市的热血与荣耀。
热爱足球痴心不改
今年,市沙滩足球队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群众比赛足球项目沙滩足球赛季军,夺得2025中国足球协会沙滩足球巡回赛万宁站、青岛站、云阳站冠军。一次次比赛和荣誉凝聚了市沙滩足球队运动员藏在汗水里的执着与热爱,令无数人为之自豪。
“沙滩足球的对抗性堪称激烈,沙子的阻力与攻防的速变,对队员的综合能力是极大考验。”乌海市沙滩足球队主教练孙波介绍,日常训练中,通过强化身体素质、专项训练来有效提高队员速度、耐力等竞技水平。
鲜为人知的是,这支战绩斐然的队伍里,队员并非专业运动员,他们有的是企业职员,有的是个体工商户,有的是学校老师,来自各行各业的他们,只因心中那份对足球不变的热爱,跨越职业界限集结在一起。无论工作多繁忙,每周的训练从未间断;无论赛场多遥远,奔赴比赛的脚步从未停歇。
1990年出生的任磊不仅是市第五中学一名体育教师,更是一名足球运动员。他自幼喜欢运动,很早就接触足球。学生时代,更是一头扎在绿茵场的晨光与暮色里。寒来暑往,任磊的球技不断提升,并因此顺利考入大学深造。毕业后,他成为一名体育教师。日常,他怀着热忱投身体育教育事业,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倾注其中;在业余时间,对足球的热爱依旧未减,总爱约上球友奔赴球场,在奔跑与传球间获得快乐。
2016年,任磊开始投入沙滩足球的训练。“沙滩足球是一项观赏性很强的休闲运动,与传统足球运动有所不同,有句话叫作‘尽量让球飞起来’,就是说沙滩足球尽量在空中进行传球、挑球等技战术动作,节奏很快。刚刚练习,总是掌握不住节奏,效果不理想,我和队友一起总结经验,重点训练空中控球的技巧,同时加强团队的协作配合,逐步适应了沙滩足球的训练,颠球、倒钩、射门等动作也越来越熟练。”任磊说。
而王宇的沙滩足球生涯始于2019年,入选中国国家沙滩足球队后,便成为了国家队常客,频繁征战于国内外赛场。2023年,他随队赴泰国,参与了激烈的沙滩足球亚洲杯角逐;2024年,他又远赴沙特阿拉伯参赛;到2025年,王宇再次踏上征程,与中国沙滩足球队的队友一同前往泰国参加2025年沙滩足球亚洲杯。
孙波说:“市沙滩足球队有运动员18名。虽然每次赛场上看似只有5名队员在厮杀,但场下的其余人从没有一刻松懈。有的提前帮队友检查护具、整理装备,有的拿着战术板复盘上一轮的攻防漏洞,还有的紧盯赛场局势,随时准备替换上场。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哪怕没站在赛场中央,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球队拼尽全力,这才是我们这支队伍最珍贵的地方。”
从校园里学生的纯真热爱,到沙滩上人们的尽情释放,足球热潮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着每一个人。它跨越了年龄、职业的界限,让不同的人在足球运动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相信在未来,随着足球运动的不断普及和发展,会有更多的人爱上足球,足球热潮也将持续升温,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活力与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