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就医负担轻下来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10-08 12:32:05

本报记者 鲍维

“检查检验报告互认,对我们这些常做检查的老病患来说,既省了时间精力,又少受罪。”日前,患者李女士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的胸部CT检查报告,在市人民医院顺利完成诊疗,她话语中满是对“检查结果互认”政策的认可。

李女士患有肾衰竭,需定期复查。近日,她因出现胸闷、憋气症状前往市人民医院肾内科就诊。门诊医生通过市影像云平台调阅了她的检查报告单以及既往诊疗记录,系统提示有15条历史检查数据,仔细查看后确认无需重新检查,结合既往结果建议其入院治疗。李女士的就医经历,正是我市推进医疗机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破解群众“重复检查”难题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市卫健委锚定“让医疗更高效、让群众更省心”的目标,从扩大互认范围、打通数据壁垒、筑牢安全防线三方面发力,实现了检查结果从线下到线上互认,为群众减轻了就医负担。

要让群众少做重复检查,首先需做优做全互认“清单”。我市出台了《2025年乌海市第一批检验检查结果互认项目的通知》,组织检验、影像、超声领域专家团队,对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开展专项评估,将放射影像、临床检验、超声诊断等互认项目从原有的90项扩充至377项,让更多常规检查实现一次检查、多处可用。

同时,针对医院内部分重复、冗余的检查“组合套餐”,指导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优化调整491项,精简率达73.5%,有效减少了群众不必要的医疗支出,也避免了医保基金的滥用。

检查结果实现互认,背后离不开数据的高效流转。目前,我市已完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覆盖市、区、镇、村四级医疗机构的统一数据中心与专网,是自治区内唯一通过国家互联互通四级甲等测评的平台。

平台集成了综合管理、医疗资源、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药品监管等15大应用系统、381个功能模块,并建立影像、检验、病理中心等5大共享中心,实现了全市26家医疗机构数据归集管理,病历数据共享、调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双向转诊等服务全覆盖。医生在诊室轻点鼠标,即可调阅患者在其他医院的影像、检验等资料及报告,还能在线邀请专家会诊,无需患者再拿着片子、检验结果奔波就诊。

截至目前,累计实现检验检查互认9000余次,为居民节省医疗费用70余万元。“之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时做的血常规、CT检查,这次来市人民医院复诊直接就能调出来,不用再排队花钱重做,不仅省了钱,还不用耽误工夫等结果,太方便了。”患者田胜娣说。

让检查结果“通认”,更要让群众“放心认”。为守住医疗质量底线,我市专门建立检查检验互认“负面清单”,明确因技术条件限制、患者病情变化等需重新检查的情形,既不盲目互认,也不随意要求重复检查。市检验、超声、影像质控中心定期对医院的设备精度、医生操作规范、报告格式开展全流程把关;各医院也成立质控小组,每月随机抽查2%至5%的检查申请单,每季度组织专家点评,确保互认项目“质量不打折”。

政策落地见效,宣传培训同步跟进。市卫健委分层次对全市医务人员开展培训,既为医院管理者解读政策方向,也向临床医生讲解互认标准与操作流程,确保医护人员懂政策、会执行、能落地。同时,通过医院公示栏、微信公众号等患者常关注的渠道,发布科普信息,清晰解读“哪些检查能互认”“什么情况需重查”,让患者就医时心里有底。

随着互认范围持续扩大、质控体系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群众将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少跑腿、少花钱、少折腾”的便利,在医疗改革的推进中收获更多获得感与幸福感。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