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我在岗
本报记者 刘洋
10月5日上午,乌海站候车厅内,旅游流、探亲流、学生流汇聚,行李箱滚轮声与亲友叮嘱声交织,勾勒出热闹的出行氛围。
“接下来检票的是乌海西至呼和浩特的K7928次列车,请各位旅客拿好身份证,有序排队。”客运工作人员张正宜手持扩音器播报,话音落下,旅客自发有序排成长队。
在张正宜的引导下,旅客依次将身份证贴近闸机——“嘀”的一声,人脸识别、身份读取、车票核验同步完成,全程仅四、五秒。“现在都是电子客票,旅客过安检后直达候车室,一次过闸机就能办完所有手续,比以前快多了。”张正宜一边留意队伍动向,一边向记者介绍。
“一天要检30多趟车,忙到凌晨是常事。”谈及节日无法与家人团聚,张正宜语气里没有抱怨,“能帮大家顺利踏上旅程,比在家过节更有意义。”
7号站台客运值班员张月脚步匆忙,她手持对讲机,在450米长的站台上快步穿梭。“K7928次列车3号车厢在这边。列车停稳再上车,进站时注意安全!”她的声音温和却有力量,站台上的旅客放缓脚步,向安全区域靠拢。
一个班迎送30多列列车,“说话”是张月工作的重头戏。被问及每天重复最多的话,她脱口而出:“带小孩的旅客请把孩子看管好,往里面走”“列车马上进站,大家站到安全白线以内”。遇到特殊情况,她的提醒更显贴心。看到孕妇拖着行李箱艰难行走,她上前接过行李说:“您慢点,小心台阶,我送您到车厢口。”发现小朋友在站台追逐打闹,她立刻拉住孩子的手:“小朋友,站台边危险,要到妈妈身边去。”
“哪里需要,我就往哪里去。”这是张月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的行动准则——列车晚点时,她在站台上安抚旅客情绪,实时通报车次动态;旅客找不到车厢,她亲自引导至对应位置;旅客遗失物品,她第一时间帮忙寻找、联系失主。
对张月和她的同事们来说,每列列车停站的几分钟至关重要,必须确保旅客快速上下车、清空站台,保障下一列列车正点进站,规避安全风险。
国庆中秋假期,乌海车务段预计发送旅客8.8万人次,客流集中在北京、银川、呼和浩特及包头等方向。面对激增的客流,张正宜、张月和无数铁路工作者坚守岗位,扛起责任。他们是站台的“守路人”,是旅途中的“暖心人”,更是这个节日里最可爱的人。他们的汗水与担当,让每一段旅途更顺畅、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