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组织工作人员学习。
本报记者 毕晓敏 文/图
今年以来,海勃湾区紧紧围绕区域发展大局,以“党建引领、法治护航、服务民生”为主线,扎实推进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在法治建设、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筑牢法治根基:
党建引领与法治统筹双轮驱动
海勃湾区将党建与司法业务深度融合,推动法治建设与队伍建设同频共振。
强化理论武装,凝聚思想共识。海勃湾区司法局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内法规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紧密结合,组织集中学习、主题党日、警示教育等,通过“学思践悟”推动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制定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要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深化群众实践,延伸服务触角。海勃湾区司法局深化“双报到服务双报告”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通过“流动走访+定点普法”模式,将法律服务送至社区和企业。司法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法治宣传、矛盾调解,实现法治资源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夯实了基层治理的群众基础。
强化法治统筹,融入全局发展。海勃湾区司法局牵头制定区委依法治区委员会及4个协调小组年度工作要点,将法治建设纳入区域发展总体规划;深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机制,开展区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创新采用“现场述法+书面述法+线上评议”模式,组织62个党政部门开展述法工作,推动法治责任层层落实;确定并公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为区域发展提供法治支撑。
服务发展大局:
法治护航与民生保障同向发力
海勃湾区紧扣诚信建设与助企行动两大核心,以法治优化营商环境,以服务温暖民心。
深化诚信建设,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海勃湾区司法局牵头制定年度诚信建设工程38项任务清单,通过召开推进会、调度督导、印发提示函等方式,推动诚信体系建设有序开展;配合市级调研,强化部门协同,为区域营商环境优化提供信用支撑。诚信建设的推进,不仅提升了政府公信力,也为企业发展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细化助企行动,助力企业减负增效。针对行政执法与涉企检查,海勃湾区划清3200余项执法权限,推行“综合查一次”模式,减少行政检查频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在综治中心、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律师助企公益法律咨询点”,组织区属律所为企业提供法治体检,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
优化法律服务,践行法治为民宗旨。海勃湾区深化法律援助“安心行动”,免除讨薪、工伤类案件经济困难审查,开通特殊群体绿色通道,提供上门服务。同时,组织新入职律师到司法所实践锻炼,构建“律所+司法所”联合治理机制,推动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
法治宣传精准化,营造全民守法氛围。海勃湾区扎实推进“八五”普法总结验收,开展“一月一主题”覆盖式普法与“普法便民集市”点单式普法活动,围绕诚信建设、消费者权益保护、国家安全等节点,融合线上“以案释法”与线下“法治摊位”,发放宣传资料,推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守护平安底线:
矛盾化解与重点管控协同推进
海勃湾区坚持源头治理与重点管控相结合,全力防范化解风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深化矛盾化解,筑牢平安根基。海勃湾区积极落实多元化解机制,发挥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调解组织作用,成功化解大量纠纷;开展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激励调解队伍专业化发展。通过“过滤式”调解,许多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妥善解决,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强化重点管理,促进回归稳定。海勃湾区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外出请假审批专项督查,坚持执法与帮扶并重,帮助安置帮教对象就业,落实救助,发放物资;完成审前调查评估、数字化管理重点人群档案,提升监管效能。
融入综治体系,提升治理效能。海勃湾区司法局助力综治中心建设,完善人民调解、行政复议、法律援助等职能,选派专职调解员及律师进驻,推动司法所与综治中心深度融合;在7个司法所加挂综治中心标识牌,强化基层治理联动,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了“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强化执法监督,规范权力运行。海勃湾区聚焦罚没款项同比增长的执法单位开展专项监督,对重点涉企执法单位进行案卷评查;组织行政执法规范化专题培训,提升执法人员业务能力,推动行政执法行为规范化、法治化。
复议为民化纠纷,实现案结事了。海勃湾区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实现出庭率100%,并通过旁听庭审、通报“沉默”情况等方式,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行政复议的暖心服务,让群众感受到了法治的公平与正义。
海勃湾区将继续深化法治统筹,强化执法监督,优化法律服务,夯实基层基础,以更高水平的法治建设护航区域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