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企在行动
本报记者 陈洋
乌海银行深耕绿色金融,以精准服务、创新产品、科技赋能为核心,为地方生态保护、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截至2025年6月末,乌海银行发放绿色融资贷款余额13594万元,惠及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多个领域。
建立绿色通道
打造高效服务响应机制
绿色金融发展是乌海银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战略选择。乌海银行引导全行切实做好绿色信贷工作,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引发的信贷损失和不利影响,制定了《乌海银行绿色信贷操作管理办法》,其中董事会负责确定绿色信贷发展战略,审批银行绿色信贷目标和绿色信贷报告,监督、评估银行绿色信贷发展战略执行情况。
为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乌海银行通过走访客户,了解客户需求,细分客户,推出小企业动产抵押贷款和机器设备、土地抵押贷款等近40种贷款品种。同时,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简化审批流程,为有绿色标识产品的企业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借助银行卡贷款业务,简化贷款手续,客户可在核定的期限和额度内,根据自己的资金需求,不限笔数、金额大小,随时提取贷款、随时还款、循环使用,提高贷款使用效率,最大限度为客户减少实际利息支出。乌海银行多次下调贷款利率,针对优质客户出台“一户一策”利率优惠政策,根据客户在乌海银行的日均存贷比、贷款的年限及信用度进行利率优惠,最低可优惠至基准利率。
创新绿色金融产品
构筑全域覆盖服务体系
乌海银行深入贯彻国家及自治区关于金融支持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绿色金融服务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响应自治区“水资源盘活+生态增值+产业赋能”战略导向,主动创新,推出“水权贷”绿色金融产品。该产品以水权质押贷款为核心模式,精准破解节水企业融资难题,为水资源管理市场化转型注入金融动能。
今年1月15日,海南区首笔“水权贷”落地签约。乌海银行海南支行与乌海市巴音陶亥滴沥帮乌素隆昌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广远集团宝成煤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2家企业通过质押黄河水水权6万立方米,获得贷款500万元。“水权贷”作为一种新型绿色金融产品,正助力我市多家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水权贷”是企业以所拥有的取水许可证或水权交易鉴证书为质押,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的一种新型绿色金融产品。这一金融产品可将“沉睡”的水资源转化为金融“活水”,使“水权”从商品属性向金融属性转换,解决企业资金短缺,提高绿色发展效益,实现了水生态产品价值可量化、可变现。乌海市已合法取得取水许可证、水权交易鉴证书或已获得市政府批准同意水权交易的企业,都可以申请“水权贷”。
助力节能减排
助推绿色转型
乌海银行紧跟绿色转型发展战略,通过金融活水助力项目建设,全力助推绿色转型。
内蒙古蒙水乌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是政府重点支持的自治区第一批PPP示范项目,废水处理工艺分为预处理及生化处理、深度处理及中水回用工段两个系统。
深度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采用“活性炭吸附及再生装置+多介质过滤器+超滤+反渗透”处理工艺,废水先经过过滤和超滤去除悬浮物和胶体,再经过反渗透,回用中水经过联动调试运行,出水指标达到《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要求。随着园区各焦化厂相继开启干熄焦生产模式,中水的日平均生产量还将继续加大。乌海银行提供了3800万元贷款用于项目建设,项目采用了先进的工艺技术,出水指标更加优异。目前浓水已优于熄焦水间接排放标准,抗冲击性、安全系数得到进一步提升,直接增强了园区企业的竞争力。环境指标的优化,使得周边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改善,社会效益明显。
从以水权为质押让黄河水成为“活资产”,到清洁能源的“减排增效”,乌海银行以金融“活水”润泽绿色产业。通过创新信贷产品、优化服务模式、倾斜资源支持,助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乌海银行将深度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为乡村振兴与低碳转型注入更多金融动能,为乌海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