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科普力量 点亮科学梦想 ——海南区科协开展全国科普月活动综述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10-02 09:22:39

本报记者 鲁吟

今年9月为首个法定全国科普月。海南区科协围绕“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这一主题,汇聚多方科普资源,组织开展系列科普活动,为居民提供覆盖广泛、喜闻乐见的科普服务。

全国科普月期间,海南区科协精准聚焦社区居民的数字需求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先后走进华苑社区、新苑社区、新世纪社区、康泰社区,将实用科普服务送到居民身边。

科普志愿者采用公众易于理解、乐于参与的方式,结合居民日常生活场景,创新采用“理论讲解+实操演示+一对一指导”模式,围绕智能手机使用展开分层教学。从解锁屏幕、调整音量、连接无线路由器等基础操作,到微信聊天、视频通话、就诊码出示等高频实用技能,再到手机支付安全防护、防诈骗识别等关键知识,科普志愿者耐心拆解每一个步骤,手把手帮助居民学习如何操作。

“以前不会用手机挂号,每次看病都要早早到医院排队。现在跟着志愿者学会了如何使用手机软件挂号,太方便了!”居民张桂枝的话语正是活动实效的生动体现。这次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社区居民掌握了智能手机使用技能,以接地气的形式展示了科技创新成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更好惠及千家万户。

海南区科协将科普资源下沉基层,把科普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9月初,得知拉僧庙镇赛汗乌素村部分葡萄种植户遭遇果穗灼伤难题,区科协迅速行动,邀请农业专家组成技术小组,直奔种植现场进行诊断指导。

在田间,专家们详细询问种植户近期肥水管理方式、农药施用种类及频率,俯身查看病果外观特征与分布情况,细致分析病害成因,最后给出了合理防治建议。“以前只知道葡萄被晒坏了,不知道是‘日灼病’,更不懂还要调整肥水。”种植户听完讲解后豁然开朗。此次进农区诊断指导科普活动不仅解决了种植户当下的急难问题,更让科学种植的理念深入人心。

9月中旬,海南区科协工作人员走进海南区第一小学开展“民族团结入童心 巧手绘画黄河情”科普主题志愿服务活动,让青少年在画笔与色彩的碰撞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活动现场,科普志愿者通过趣味短片展播与简易实验演示,向青少年科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知识与民族地区科技发展成就,同时讲述我国科研工作者扎根边疆、助力生态治理与民生建设的故事,以此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探索兴趣与爱国情怀。青少年在一卷长达十米的画布上集体创作,将民族团结的美好场景与对科技赋能未来的憧憬融入画卷:有的描绘操作科普仪器的画面,有的画出无人机守护黄河湿地的场景,有的展现对太空科学探索的好奇与向往……每一笔都洋溢着童真,每一幅画面都凝聚着对民族团结与科学未来的双重期盼。

在国防教育基地、在卫生服务中心、在产业开发区……全国科普月期间,海南区科协不断整合科普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为居民搭建起接触科学、学习科学的桥梁。从社区里的“数字课堂”到田间地头的“技术问诊”,从校园中的“科学启蒙”到产业开发区的“创新科普”,每一场活动都紧扣群众需求,每一次服务都传递科学温度,为区域科技普及与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