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耀)金秋时节,瓜果飘香。最近一段时间,我市的上万亩葡萄进入采收期,种植户们正忙着采摘销售,一派丰收景象。
走进海南区赛汗乌素村的葡萄园,红提、巨峰等各种葡萄已经成熟,一串串颗粒圆润饱满、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藤蔓。葡萄架下,农户杨明和妻子史来英正忙着采收葡萄。9月以来,他家每天销售葡萄250公斤左右。
“我们家种植10亩葡萄,有十三四个品种,今年预计能卖10万块钱左右,又是一个丰收年。”史来英告诉记者。
我市地处黄河上游,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非常适宜葡萄种植,是自治区规模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近年来,我市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推动形成集种植、加工、观光于一体的葡萄全产业链。目前,全市葡萄种植面积达1.85万亩,品种超100个,年产量近万吨;已建成30多处以葡萄为主的农业休闲观光园和4个沙漠原生态葡萄酒庄,年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吸纳就业近万人。
为解决鲜食葡萄外运难题,助力果农增收,我市利用“葡萄航班”,让新鲜的葡萄48小时内直达全国主要城市。我市的葡萄除了销往各地,还被制成原榨果汁、低糖葡萄干、葡萄酒等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葡萄附加值。
2024年,“乌海葡萄”以29.32亿元的品牌价值再创新高,同比上升62.62%。“乌海葡萄”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4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是自治区唯一入选的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