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钟社区生活圈的“幸福清单”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9-22 09:11:43

■保障和改善民生

本报记者 张丽阳

走路15分钟,就可以到超市买菜、去银行办业务、去社区医院测血压、去学校接送孩子、去公园锻炼身体、去社区服务站理疗按摩、去惠民餐厅就餐、去球场打球……生活、休闲、娱乐、教育、医疗等需求皆可就近满足。

近年来,我市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为契机,推进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将其作为实现高品质生活、推动城市转型、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努力把居民的“需求清单”转化为“幸福清单”。

在乌达区富强小区附近的惠民餐厅,每到早午餐时间,店里都排起长队。浓浓的菜香扑鼻而来,各种餐具、桌椅整齐排放,环境干净整洁。离这家餐厅几公里外的住宅密集区域,一辆改造后的公交车惠民餐厅生意更好,每天接待就餐居民1000多人。社区食堂对所有居民开放,在保证菜品质量的同时,为符合补贴条件的九类老年人早餐补贴2元,午餐晚餐补贴4元。

作为一刻钟社区生活圈的重要配套项目,惠民餐厅在满足周边小区老年人就餐的同时,也促进了社区消费的微循环。

乌达区通过对城区边角空地的现场调研和科学规划,进一步利用城市空间,见缝插绿,建设了一批集生态、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口袋公园、绿色步道和小微绿地,显著提升了城市颜值与生态品质。坚持人性化设计与功能融合,在公园规划中充分考虑全年龄段居民的不同需求,为青少年设置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为老年人提供散步慢道、棋牌交流空间,为儿童配备安全有趣的娱乐设施,并增设无障碍通道。以满足居民高品质生活为目标,开放超市8家、药店8家、公用卫生间2处,建设休闲长廊1处,安装集中充电桩38处、健身器材3套,新增6个公交站点;调整2条公交线路,试点打造“智安小区”,不断拓展服务范围,着力提升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品质。

同时,乌达区“便民市场+商超”组合新模式,已成为提升社区生活圈品质、增强居民获得感的重要实践。2024年9月,投资6000万元的乌达区便民市场正式营业,与毗邻的东仙超市安居店构成辐射周边约3万居民的“便民市场+商超”综合体。开业之初即呈现火爆景象,短短几日内50余家商户集中入驻,日均客流量迅速突破千人次。市场内的摊位与商铺结合了东仙超市标准化的商品供应,覆盖了从生鲜蔬果、粮油百货到修鞋配钥、缝补衣物等服务。这种一站式、多功能的服务组合,极大节省了生活时间成本,日常采购和琐事处理变得更加高效。

在此基础上,乌达区着眼于服务更广泛区域、满足更多居民需求,积极推进社区商业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便利化发展,已入驻药店、超市、早餐店、KTV、快递驿站等商户30余家。在新达佳苑、益民小区等8个小区安装智能快件箱8组共计1146个格口。今年重点推进的锦湖便民市场综合体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该项目计划投资7000余万元,打造一个集智慧化农贸市场、品牌商超、社区服务、餐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社区商业综合体,建成后将惠及锦湖及周边多个社区,服务半径可达1.5公里。

2022年至今,乌达区累计打造新达社区、团结北路社区、胜利社区、泽园社区4个生活圈示范点,覆盖1个镇5个办事处21个社区,服务居民近8.5万人,带动社会投资6000余万元,新增及改造商业网点150余个,建成大型便民市场4个,新建养老服务中心(站)19个、惠民餐厅8个,让便利与温暖同步延伸。

乌达区将紧扣扩内需、促消费,因地制宜补齐社区商业短板,推动多元化发展,培育特色消费场景,为居民提供多样化消费需求,既在保障基础功能上久久为功,又在提升服务品质上对标完善,在彰显特色亮点上深耕细作,不断丰富群众日常生活场景,让“幸福圈”的内涵愈发深厚。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