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枫桥经验”乌达实践⑦
本报记者 张丽阳
“我们社区属于涉农社区,最常见的矛盾就是地界划分问题。”三道坎街道胡杨社区工作人员付志文说,近期,社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成功化解一起邻里地界纠纷,既维护了村民合法权益,更筑牢了乡村和谐稳定根基,是胡杨社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
几个月前,胡杨社区居民张某发现邻居刘某在建栅栏时,将栅栏插到了自家的田垄上,当即就质问刘某,但刘某认为这是自家的田地,坚决不肯退让,双方因此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社区工作人员接到消息后立即赶往现场,制止冲突、疏散围观群众,同时安抚双方情绪,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为后续矛盾化解争取了主动。
“当时双方情绪都十分激动,甚至有肢体冲突,于是我们兵分两路先了解原因。”付志文表示,为从根源上化解纠纷,避免矛盾反复,社区主动扛起牵头责任,迅速启动多部门联动调解机制,联合街道综治中心、派出所组建专项调解小组,深入纠纷现场开展工作,一方面通过实地丈量土地、查看地形地貌,精准掌握地块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请了测绘公司,重新对两家的地界进行划分。
经过长达3个月的测量、调解,双方最终一致同意按测绘公司的结果划定地界,并现场签订调解协议,一场持续多日的邻里纠纷圆满化解。
“地界问题一直都是我们社区调解的重点,一定要从法律法规角度出发,讲解土地相关政策,引导其树立依法维权、理性协商意识,同时以邻里情分为切入点,耐心倾听双方诉求,细致疏导情绪。在这基础上劝说双方换位思考、各退一步,才能成功化解矛盾。”付志文说。
此次地界纠纷的成功化解,是胡杨社区多部门联动协作、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具体成果,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进一步完善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为后续处理邻里、土地纠纷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思路。
胡杨社区将持续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健全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源头化解、跟踪回访全流程机制,以更精准、更高效的治理服务,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揪心事、烦心事”,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