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边境“时光密码”:在二连浩特找化石就像开盲盒

A+ A-
编辑:郝彬 2025-09-19 14:55:03

新华网呼和浩特9月19日电(徐红梅)“在二连浩特找化石就像开盲盒。”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古生物学家徐星在接受新华网访谈时说。这位被誉为“恐龙院士”、曾命名逾80种恐龙的中国科学家表示,在二连浩特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科考队员曾因随手丢帽意外发现苏尼特龙,也因媒体随行拍摄机缘巧遇“二连巨盗龙”。

二连浩特国家地质公园内的恐龙化石埋藏馆。新华网 徐红梅摄

二连浩特国家地质公园犹如一部用岩石镌刻的地球史诗,记录了亿万年地质演进的壮阔传奇,自2010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来,公园已发展成为融口岸特色、科研价值与人文底蕴于一体的独特地标。而二连浩特作为亚洲最早载入国际古生物史册的恐龙化石产地——早在1893年就有俄国学者在此首次发现恐龙化石,这里如今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被誉为“恐龙之乡”。

二连浩特出土的恐龙化石是解读白垩纪生态环境的重要钥匙。自1920年以来,这里已出土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等20多种恐龙化石,其中多个属种为全球独有。2005年发现的“二连巨盗龙”是迄今全球最大的窃蛋龙类恐龙,其完整髋骨化石大如脸盆,清晰保存着羽毛演化的原始痕迹,入选2007年“世界十大科学发现”。

二连浩特国家地质公园恐龙化石埋藏馆内,百余块真实化石原位镶嵌于岩层中。这里封存的是恐龙曾经生活的真实印记。新华网 徐红梅摄

二连浩特国家地质公园恐龙化石埋藏馆内展陈的考古复原场景。新华网 徐红梅摄

现在,占地10471公顷的二连浩特国家地质公园,不仅有恐龙科普馆、矿物晶体馆、恐龙化石原地埋藏馆等,还有伊林驿站遗址博物馆、盐文化展厅、树化石群等多处人文与自然景观。在矿物晶体馆内,292块形态各异的矿物标本向游客揭示着地球深部的奥秘;在恐龙化石埋藏馆内,百余块化石原位镶嵌于岩层中,动物椎骨、肋骨半露其间,宛如将史前生命世界重现。

二连浩特国家地质公园入口。新华网 徐红梅摄

二连浩特国家地质公园还是重要的科学传播基地。徐星团队在此发现的“二连巨盗龙”化石与复原模型,成为恐龙科普馆的镇馆之宝。

站在公园瞭望台极目远眺,时空在此交错融合。二连浩特国家地质公园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完善科普设施,让更多人在此解读地球演化与文明交流的“时光密码”,聆听亿万年来生命传奇的悠长回响。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