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群众教育
本报记者 赵永刚
自“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开展以来,海勃湾区滨河街道锚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核心,以“五个融入”为抓手,将政策温度、志愿温情、文化暖意、解忧真情、治理实效送到辖区每个角落,让“党在身边”成为群众最直观的感受,奏响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乐章。
融入有效载体
政策宣传接地气
“以前不懂医保报销流程,社区工作人员送来了《便民服务一本通》,照着上面的步骤很快就办好了。党和政府的政策真是暖到心坎里。”家住海勃湾区滨河街道世景苑小区的颜虎林拿着刚办好的医保报销单,难掩心中的喜悦。
这温暖的一幕,正是滨河街道以“五个融入”深化基层治理、厚植党群同心根基的生动缩影。
滨河街道以“党的政策进小区”为抓手,推动政策落地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针对老弱病残、新就业群体等重点人群,聚焦社保医保、救助补助等民生领域,精准解读政策内容与补贴标准,让群众算清“惠民账”、明白“恩从党来”,实现政策宣传辖区小区全覆盖。
为破解居民对便民服务、惠民政策不熟悉的难题,滨河街道编制《便民服务一本通》画册,内容涵盖社区简介、网格服务范围、一刻钟便民服务业态,以及各项惠民政策办理流程、材料要求等实用信息;同步开展反诈、防溺水等安全宣传,在政策落地的举措中,让群众从实打实的福利中厚植感党恩的真挚情感。
融入日常活动
志愿服务聚人气
“太感谢你们了,不仅帮助我们解决双职工看娃难题,还用心设计了那么多有趣的课程和活动,让孩子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假期。”暑假结束时,家长闫美玲拉着志愿者的手表达感谢。
在滨河街道,“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的服务模式已成为常态,扶老助残、医疗义诊、环境整治、“七彩假期公益课堂”等志愿服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600余名在职党员主动亮身份、践承诺,活跃在服务一线:13次生态建设志愿服务让小区环境更整洁,11次独居老人关怀活动送去暖心陪伴,500余本闲置图书搭建起“邻里书屋”;联动包联单位为铁路住宅小区装上20个适老化扶手、10张休憩长椅,为德顺祥庭小区更换监控设备,给铁西小区添上5组长条座椅……400余次志愿服务、近1.6万人次受益,点滴善举汇聚成党群同心的暖流。
融入宣教宣讲
理论传播冒热气
夏日的傍晚,滨河街道“党群齐聚颂党恩 滨河睦邻盛夏夜”文化节现场热闹非凡,文艺汇演、露天电影、趣味游戏轮番登场,1000余名居民欢聚一堂,笑声、掌声此起彼伏。
除了丰富的文化活动,滨河街道还组建“睦邻百姓说”宣讲团,宣讲员用“家常话”讲政策法规、说民族团结故事,10余场宣讲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的节日”“春风入小区 睦邻爱相传”等特色活动接连开展,“流动办公桌”“睦邻议事厅”收集居民诉求100余条,在文化浸润中拉近党群距离,让“跟党走”成为群众的自觉共识。
融入解难纾困
矛盾排查聚民心
“张阿姨,您反映的健身器材松动问题,我们已经联系维修师傅了,这两天就能修好。”
“李叔,您反映的小区路面坑洼问题,我们已经记录,会尽快与物业协商处理方案。”
……
在滨河街道,从楼道灯维修、高龄认证代办等“小事”,到垃圾清运、停车位规划等“实事”,群众的每一个诉求都被放在心上。
依托综治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滨河街道组建“网格前哨兵”队伍,开展矛盾纠纷排查80余次,接待群众150人次,化解矛盾纠纷305件;“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案件办结率达97%,与派出所联动化解矛盾纠纷259件,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同时,滨河街道发挥“睦邻头雁”“睦邻议事”作用,重点破解澳林花园小区问题楼盘、镇北社区拆迁改造等历史遗留问题,以平安稳定环境让群众更真切地感党恩。
融入民生项目
精准治理惠民生
“精准治理进小区”工作中,滨河街道领导班子带头下沉社区,通过现场办公统筹解决问题51个,办结民生实事40件,以实际成效彰显跟党走的治理成果。建立居民“一户一档”动态档案,依托“智慧乌海”“海区e家信息化平台”完成26369户居民信息更新;走访辖区1847家用工单位,为488名待业人员、572名失业人员推送岗位信息,组织就业培训与政策宣讲。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滨河街道还解决了中河源社区五队居民用水纠纷、恩河锦苑小区排污管道改造等民生实事,以“小网格”服务“大民生”,让“民有所呼、治有所应”成为工作常态。
如今的滨河街道,政策有温度、服务有热度、文化有活力、治理有精度,党群同心的根基愈发牢固。下一步,街道将继续深化“五个融入”实践,把群众教育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融入群众日常,推动基层治理焕发新活力,绘就更美的民生幸福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