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洋
警银力量联动、新旧载体融合、时空维度拓展……乌海银行创新打出反诈“组合拳”,构建起全域覆盖、精准高效、全民参与的反诈体系,提升群众识骗防骗能力,筑牢全民防诈“安全网”。
警银力量联动
近日,一名客户来乌海银行乌达支行取现5万元,声称要给别人送礼,期间还问能不能多取。工作人员王云梅在查看交易情况时发现,该客户银行卡在几分钟前刚进账20万元,通过其他支行取款2万元,ATM又取款2万元,异常取款引起了工作人员高度警觉。
王云梅立即向副行长(营运主管)刘文超汇报,随后第一时间与市公安局乌达分局取得联系。民警前往网点核实后确认为涉诈取现,当日将全部资金追回。市公安局乌达分局给乌海银行乌达支行送去表扬信,称赞乌海银行将反诈工作融入日常业务的全流程中,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维护社会安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乌海银行严格落实警银联动工作机制,与公安机关紧密配合,构建起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坚固防线。银行工作人员在办理开户、转账、汇款等业务时,一旦发现客户存在被诈骗风险,立即启动预警机制,第一时间与公安机关联系,由民警到场核实情况,及时劝阻群众,避免财产损失。乌海银行推动网点与基层派出所携手建立“警银反诈宣讲队”,走进社区、企业、农区,联合开展反诈讲座,结合典型案例,向群众讲解“如何识别诈骗”“如何保护个人账户安全”等知识,提升群众自我防范能力。警银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1+1>2”的反诈合力,为筑牢全民防诈“安全网”提供坚实保障。
今年,乌海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发现客户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并及时报警,成功阻止3起诈骗行为,挽回资金34万元,避免客户遭受财产损失。同时,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断卡行动”,排查账户1519户,管控可疑账户49户,调整限额账户39户,与反诈中心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实现涉案资金紧急止付349户,挽回客户损失756.52万元。
新旧载体融合
“千万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陌生人要你转账,就是设置圈套实施诈骗。”……近日,在乌海银行黄河支行和市公安局侦查中心联合举办的社区反诈课堂上,民警结合辖区发生的典型诈骗案例,向居民介绍“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冒充“公检法”等诈骗类型的常见诈骗手段和防范技巧,大家积极提问互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反诈知识。
乌海银行推动“传统载体+新兴平台”深度融合。一方面,深耕传统宣传“主阵地”,各网点在公众教育区悬挂反诈横幅、摆放宣传折页,并利用电视机、LED电子屏等渠道播放反诈宣传内容。工作人员主动向客户讲解常见诈骗手段和防范技巧,引导客户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银行客户端等渠道获取金融知识,提高客户的金融知识普及率、送达率、覆盖率。同时,依托社区公告栏、农区大喇叭、校园课堂、企业讲座等线下载体,开展“面对面”宣传。银行工作人员走进社区院落、田间地头、商圈学校,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播放警示视频、现场答疑解惑等形式,将反诈知识送到群众身边。另一方面,抢占新兴媒体“新高地”,利用微信公众号陆续发布积分兑换类诈骗、电信网络诈骗风险提示等内容,助力构建阻击“黑灰产”的“防护网”,帮助社会公众增强风险意识,提升防范能力。业务条线管理部门联合支行拍摄制作反诈主题短视频,通过情景剧等形式向广大居民传播金融知识,延伸宣传触角。新旧载体相互补充,构建起“线上+线下”全域覆盖的反诈宣传新格局。
时空维度拓展
乌海银行注重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发力,推动宣传工作常态化、精准化,切实提升宣传效能。在时间维度上,将反诈宣传融入日常工作中,组织工作人员在业务办理、上门服务等过程中同步开展反诈提醒,让反诈知识“润物细无声”;在春节、国庆等节假日以及开学季、毕业季等诈骗高发时段,组织“守住钱袋子 护好幸福家”“春节反诈不打烊 阖家欢乐幸福年”等宣传活动,通过集中宣讲、案例曝光、预警提示等方式,强化群众防范意识。工作人员还将反诈宣传与新年送福巧妙结合,设置反诈问答环节,准备实用精美的小礼品,让“年味”与“平安”相互交融,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使反诈知识更加深入人心。在空间维度上,聚焦“重点区域+薄弱环节”精准施策,针对社区、校园、企业、商圈、农区等不同区域特点,制定差异化宣传方案。通过时空维度的精准布局,反诈宣传实现“全年不断档、全域无死角”,有效提升宣传的针对性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