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桥”未检 呵护成长 ——乌达区人民检察院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9-18 11:16:47

本报记者 曹艺

乌达区人民检察院秉持“矫正心灵、肩负希望、关爱成长”的工作理念,以法为剑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以精准帮教引导失足少年迷途知返、以司法救助关爱未成年被害人,将惩罚犯罪与矫治犯罪、预防犯罪有机结合,用心用情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党建引领

机制建设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乌达区人民检察院以党建为引领,成立“心桥”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理念为指导,统筹运用“四大检察”职能,组建“党建+未检”办案团队,力求将检察司法保护融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保护。同时,将案件办理、“一站式”取证、司法救助、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临界预防、法治宣传等工作有机结合,推进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统一集中办理。

“我们组建了专业化未成年人检察办案团队,指派党性强、业务专的党员干警集中统一办理涉未成年人检察业务,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执行力推进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落地见效。近3年来,办案团队共办理各类未成年人刑事检察案件35件59人。”乌达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张静说。

为促进党建工作与未检业务深度融合,乌达区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党建+未检”品牌培育工作,积极贯彻未成年人特殊保护司法理念,探索和把握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规律,将惩罚犯罪与矫治犯罪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长效机制。

联动治理

司法保护共画未成年人保护同心圆

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是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乌达区人民检察院通过对办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进行全面分析,深挖原因,提出对策建议,助推溯源治理。

“检察建议是人民检察院延伸职能、深度参与社会治理、服务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桥梁。近年来,我们坚持‘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的理念,根据办理涉未成年刑事案件中发现的社会治理线索,向相关行政部门提出检察建议5件,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张静说。

乌达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发现,该案未成年人曾在网络宾馆上网、住宿,该宾馆未按规定落实访客登记制度,未核实入住未成年人身份信息、未登记入住未成年人与共同入住人的身份关系。针对这些问题,乌达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公安机关对辖区宾馆旅店等住宿经营场所开展调研监督,发现电竞宾馆入住信息量大、临时入住人员多,仅凭日常检查难以发现相关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深化社会治理。

乌达区人民检察院向有关部门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全面履行行政监管职责,监督经营者认真履行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义务和主体责任,聚合多方力量联动治理普遍性问题,推动全社会共同守护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活动丰富

普法宣教筑牢未成年人保护防线

“遇到校园欺凌,我们该怎样做?”“人民检察院到底是干啥的?”……为增强未成年人法治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乌达区人民检察院持续开展主题法治讲座、检察开放日、模拟法庭等形式多样的普法宣教活动。

在假期,检察人员走进社区,结合未成年人认知特点,通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漫画展演等方式,开展专题法治讲座,用“身边案”“身边事”详细解读法律法规,提升学生和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开学季,检察人员走进校园,围绕未成年人身心特点,通过案例分析、法条解读和话题讨论等形式,系统宣讲防欺凌、防性侵、防网络犯罪等内容,引导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乌达区人民检察院定期邀请在校师生、社区居民、人大代表等走进检察机关,参加“检察开放日”活动。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家长们了解了“依法带娃”的深层含义。“检察开放日”采取“互动讲解+实地参观”模式,围绕未成年人保护等群众关切的话题,结合真实案例与普法视频进行沉浸式法治宣讲。在“心桥”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12309检察服务中心、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室等功能区,参观人员通过智能解说、模拟体验等环节,“零距离”了解检察职能。“检察开放日”也成为检察机关收集民意、接受监督的重要渠道。

“我们积极创新普法模式,打破传统校园普法形式较为单一的局面,将性侵害防治、学生欺凌防范、家庭教育指导等与未成年人权益密切相关的热点内容,有机融入多样化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中。通过组织观看《预防性侵害,快乐共成长》《成长》等原创普法视频,强化与学生的现场互动,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惑,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法治意识、掌握自护本领。”张静说。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