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引擎聚合力 商会先锋谱新篇 ——记乌海市东北商会党支部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9-17 10:43:05

乌海市东北商会党支部组织爱心企业家走访困难退役军人家庭。

■模范风采

本报记者 刘春霞 文/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加强支部建设,强化政治功能,发挥支部主体作用,使支部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创建工作,坚持以星级化管理为抓手、亮晒比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推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在办好两件大事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目前,建设堡垒支部1371个、占比82.34%,创建坚强堡垒支部372个、占比22.34%,选树打造市级“坚强堡垒‘模范’支部”50个,自治区级坚强堡垒“模范”支部17个。

本报推出《模范风采》专栏,陆续展示“坚强堡垒‘模范’支部”的典型经验做法,鼓足学模范、争先进、当榜样的劲头,持续营造大抓基层、竞相创先发展、夯实“五个堡垒”的良好氛围,奋力谱写好乌海基层党组织建设新篇章。

在我市,有一座连接东北籍企业的桥梁——乌海市东北商会。自成立以来,商会已吸引325家会员企业加入。2023年10月,商会成立建制党支部,在市总商会党委的领导下,迅速成长为一个班子健全、富有活力的基层党组织。

该党支部始终坚持将党建作为“红色引擎”,紧紧围绕企业需求,以党建引领服务、凝聚力量,不仅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协作和公益事业,更将红色基因深度融入商会发展全过程,成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建的一面旗帜。近日,该党支部被选树为自治区坚强堡垒“模范”支部。

铸魂强基 把稳思想之舵

“党建是商会发展的‘红色引擎’,必须让党的理论走进企业、融入血脉。”乌海市东北商会党支部书记张营说。该党支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遵循,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党的建设明确写入商会章程,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构建起“理论学习+实践研学+特色活动”三位一体学习体系。

近两年来,该党支部组织“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专题学习11次,开展主题党日12次,通过读书沙龙、书画展等特色活动,潜移默化地引导60余家会员企业增强“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坚定性,真正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实绩。

“党建带会建、会建促发展”,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成效。商会于2020年12月获评全国“四好”商会,2023年被评为“4A级社会组织”,党支部案例入选自治区《民营企业与商协会党建工作优秀案例选编》,调解案例获全国工商联百佳表彰……这一项项荣誉,正是政治建设成效的生动体现。

创新组织 激活先锋力量

在组织建设方面,乌海市东北商会党支部从严从实规范党内生活,严格落实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常态化开展廉政教育,筑牢党员思想根基。同时,打破地域和行业壁垒,与工商联党委、街道社区党(工)委开展“跨界联动”,通过资源共享、活动共办,让党建更接地气、更具实效。

党员是企业中的先锋力量。该党支部高度重视党员培养,2024年成功发展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7名,其中企业主和高管占比40%,真正实现“党建带头人”与“企业领头人”融合赋能。在多家会员企业中,“党员示范岗”扎根生产一线,发挥模范作用。由党员技术骨干牵头研发的“环保型消毒剂”项目,成功获得国家专利,让党旗在产业创新中高高飘扬。

担当作为 服务民生有温度

党建有温度,服务才有力量。乌海市东北商会党支部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有一年寒冬,得知环卫工人顶风冒雪坚守岗位,党支部连夜发起“暖冬行动”,72小时内筹集价值4.2万元的面粉,送到200多位环卫工人手中。成立近两年来,该党支部累计捐赠38.9万元用于支持听障儿童康复等公益事业。在疫情防控期间,更组织党员和会员企业捐款捐物达535万元,筑起“温暖防线”。

该党支部不仅关心社会公益,也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在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支持下,牵头成立首家盟市级商事调解中心,组建“东北义商调解团”。截至目前,已受理劳务纠纷、合同争议、物业矛盾等商事案件628件,成功调解326件,为企业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超1200万元。一位农民工在拿到调解协议书后激动地说:“没想到商会的党员这么负责,比亲人还暖心!”这一模式也被选入自治区党建优秀案例,成为基层治理的“稳定器”。

荣誉代表过去,使命仍在肩头。乌海市东北商会党支部将以此次表彰为新的起点,继续强化党建引领,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在服务企业、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持续书写“红色引领、商企同心”的崭新篇章。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