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乌海市分行: 引金融活水 浇实体之田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9-12 11:49:09

■金融助企在行动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乌海市分行秉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精准有力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强化政策传导

畅通金融血脉

中国人民银行乌海市分行与市科技局、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建立日常沟通协调机制,联合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政金企座谈会”“政金企亲情恳谈圆桌会”等7次,召开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推进会,制作货币政策工具“明白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大力推介。同步配套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服务民营企业工作台账》,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方面存在的急难愁盼问题。截至7月末,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694.61亿元,同比增长3.83%,较年初新增24.85亿元。

聚焦产业升级

支持科技创新

中国人民银行乌海市分行重点关注“四条重点产业链”的投资建设情况,充分发挥货币政策预期引导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及薄弱环节的有效信贷投入。持续加大科技创新领域信贷支持力度,助力工业制造业快速发展,围绕重点产业链“1+N”金融服务,向辖内金融机构常态化更新推送《乌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名单》和《乌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录》。

截至7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253.80亿元,同比增长20.91%,较年初新增26.65亿元。截至4月末,累计运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工具授信4.61亿元,发放贷款2.31亿元。

推动产品创新

提升服务质效

“要是没有‘电能通’,我们投资105亿元的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项目就得卡壳了。”内蒙古华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指着厂区里的智能化反应塔说,“年初,企业技改进入关键期,可1.95亿的电费周转资金成了‘拦路虎’。”

作为资源型城市,乌海市80%的工业企业集中在煤焦、采矿、化工领域,企业年均支付电费近百亿元,资金需求量大,传统信贷产品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急需拓宽融资渠道。中国人民银行乌海市分行精准捕捉这一痛点,迅速联动市财政局、乌海供电公司和辖内金融机构,召开“政银企”对接会,将“电能通”电费信用贷款推向市场,这一创新产品解决了生产制造类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在内蒙古自治区首笔“电能通”贷款投放签约仪式上,内蒙古华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两家企业通过1.4亿元“电能通”专项贷款完成电费缴纳。

中国人民银行乌海市分行积极引导辖内金融机构聚焦实体经济融资痛点、难点,聚焦本土特色与市场主体需求,推动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鼓励金融机构突破传统信贷模式,深化数据赋能,精准对标产业需求,针对动产质押、电费支付、小微融资等使用场景,创新推出了“水权贷”“电能通”“暖商贷”“创业贷”等线上、线下特色信贷产品。同时,优化贷款流程,开通绿色审批通道,提升融资效率,推动金融机构优化服务机制,下沉服务重心,提供定制化融资方案,确保创新金融产品精准直达、高效惠及市场主体。

截至7月末,全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为388.83亿元,同比增长17.10%,较年初新增41.74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94.54亿元,同比增长21.71%,较年初新增4.63亿元。

优化融资环境

破解融资难题

中国人民银行乌海市分行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贯彻落实一揽子金融政策,对城商银行进行利率管理窗口指导;组织召开市场自律机制工作会议,充分发挥市场利率自律机制组织引领作用;倡导自律机制各成员单位理性定价,避免通过非理性降低利率的方式抢夺客户等恶性竞争行为,有效维护辖内利率市场秩序;充分释放LPR市场化效能至实体经济,保持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7月份,乌海市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42%,较去年同期下降0.43个百分点。 (陈洋 赵晨宇)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