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大爱善行 点亮生命与希望 ——我市红十字事业发展综述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9-08 11:44:04

在我市,无论是突发自然灾害,还是困难群众需要帮助时,总有一双“手”及时托举,把党和政府的关爱送到群众心坎上,将“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时时传递。这双“手”就来自红十字会。近年来,我市红十字事业不断发展,在全国地市级红十字工作“公开透明度指数评价”中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

“三救”绘就人道底色

“三救”即人道救助、应急救护、应急救援。

张丽和母亲先后查出患有卵巢癌,两人向海勃湾区红十字会申请了大病救助。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海勃湾区红十字会的负责人发现张丽的姐姐患有肾衰竭,也需要治疗,符合大病救助项目的条件,于是决定为3人提供救助。

“特别感动。因为生病,我们无法工作,这笔钱对我们来说真是雪中送炭,让我们一家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来自党和政府的关怀。”张丽说。

5年来,我市人道救助工作务实暖心。我市红十字会接续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累计发放救助款物524万元;关爱白血病、唇腭裂等低收入家庭病患群体,实施各类公益项目,发放救助金38万元;投入176万元建设红十字博爱家园17个。

在应急救护、应急救援方面,市红十字会也做了大量的工作。5年来,市红十字会扎实推进“救在身边”专项行动,推广普及心肺复苏与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机)使用、气道异物梗阻、创伤救护、防灾避险等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建设应急救护培训教室,实现全市社区应急救护角全覆盖;在人群密集场所布设AED机220台,上线“AED生命急救地图”;在乌海湖休闲度假旅游区设置景区红十字救护站。

同时,我市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升。我市高标准建设的物资储备库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评定为二级储备库,被自治区红十字会确定为区域库,备灾物资储备体系不断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在疫情防控、支援洪涝灾害、道路交通事故抢险救援和重大赛事活动保障等紧要关头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献”书写大爱篇章

“三献”即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

我市红十字会在“三献”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无偿献血者越来越多,有器官捐献意愿的人也越来越多……

今年,我市2名人体器官捐献者捐献了6个器官,挽救了6条生命……生命逝去是令人遗憾的,但是这些捐献者在生命尽头给更多的人送去了生的希望,更是伟大的、无私的!

5年来,我市“三献”工作传递人间大爱,设立了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工作站、医学捐献服务站;建成“生命礼赞园”,向公众传播红十字精神;联合多部门为获得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国家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的捐献者发放“三免”荣誉卡,享受“三免”政策,并对捐献者家庭提供人道救助等人文关怀。全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登记2077人,实现捐献2例;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3192人,实现捐献5例,挽救15条生命。

无私奉献织就民生暖色

“红十字精神”到底是什么?它的故事不仅要由被救助者讲述,也应该由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志愿者来书写。

陆玉福是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援队的一员,他从事应急救援事业已有12年时间,是船员、是无线电救护员、也是红十字救护员……“我们做志愿服务不图回报,只是为了帮助有需要的人,一声感谢,一句辛苦了,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陆玉福说。

20岁的大学生陈怡宁在暑假自愿加入赈济救援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他说:“我一直都知道市里有这样一支志愿服务队,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觉得参加志愿服务,帮助更多的人,比在家看电视更有意义,所以我追着这些志愿者的脚步来到了这里。”

5年来,市红十字会筹资募捐取得新突破,累计募集各类捐款达1.3亿元。推动疫情防控等专项筹资,疫情期间,全市累计募集抗疫款物1.1亿元,有力支援了全市的抗疫工作。

5年来,我市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凝心聚力,先后培育红十字志愿服务组织11个,发展注册志愿者累计19015人,建成红十字志愿服务基地5个。构建起市、区、镇(街道)、村(社区)4级红十字基层组织网络体系,5名会员被评为“中国红十字会员之星”。

(李雪)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