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在社区书法室练习书法。
本报记者 段维娜 文/图
“中国书法城·乌海”是我市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广的文化品牌。为持续提升这一品牌的核心价值,近年来,我市通过夯实人才基础、开展“书法五进”文化惠民活动、打造高规格书法交流平台、积极探索书法产业化路径等一系列举措,全力构筑中国书法城文化高地,为城市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很多学员在临帖时观察不够细致,一定要静下心来,把握字体的整体结构与形态特征……”近日,记者走进内蒙古电力集团乌海供电公司的职工书画室,墨香四溢,氛围雅静。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力增正在这里悉心指导学员研习“颜体楷书”。为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公司工会专门成立职工书画协会,不仅每日定时开放书画室,还于每周四邀请我市知名书法家现场授课,让职工与家属在笔墨间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许多学员通过系统学习,书法水平显著提高。内蒙古电力集团乌海海勃湾供电公司职工李泽昊表示:“公司为我们搭建了优质的学习平台,配备专业教室和名师指导,营造出浓厚的书法艺术氛围。业余时间我们在这里静心练字、交流心得,既提升了审美素养,也有效缓解了工作压力,生活更加充实和愉悦。”
近年来,我市始终将书法文化普及置于重要位置,通过加强场地建设、引导优秀书法人才走进社区、机关、学校、企业、军营,开展书法辅导与公益培训,不断拓宽书法艺术的群众基础和传播维度,推动“书法五进”工作落到实处、惠泽于民。截至目前,全市各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普遍设立书法学习组织与专用场所,“书法五进”项目更荣获“首届(2024年)内蒙古宣传推选‘时代风尚’学雷锋文艺志愿服务‘最美文艺志愿服务项目’”,书法正日益成为乌海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普及书法文化的同时,我市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提升书法艺术的专业水准与城市文化竞争力。在近期由市书协女子分会主办的书法提升班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石敏结合自身创作实践,为学员系统讲授从灵感激发到作品完成的全程创作要领,包括如何捕捉创作灵感、把握细节处理、突出作品神韵等,助力广大书法爱好者迈向更高艺术境界。书法爱好者张艳楠说:“我参加了不少这类公益书法活动,收获特别大。在老师专业而细致的指导下,我对书法的理解更加深入,用笔和结构控制都有了明显进步。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修心养性的方式。”
今年,我市还积极策划并推进多项高规格书法活动:成功举办“墨虹广架 笔舞北疆”全国书法名家作品交流展,以艺术对话强化品牌建设;开展冯印强2025年全国篆书、隶书创作冲刺班,深化专业交流、拓宽艺术“朋友圈”;推动书法艺术走进日常生活,在新华书店设立书法文创专柜,以“飞入寻常百姓家”为主题,推广销售各类书法衍生产品,积极探索文化产业融合路径。一系列举措持续为“中国书法城·乌海”赋能添彩,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
截至目前,我市已拥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46人、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会员195人、乌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2000余人。全市80%以上的社区、90%的学校、50%的规模以上企业均建有书法基地,常年坚持练习书法的爱好者超过10万人。书法,已成为乌海这座城市的文化血脉与精神底色。
从企业职工书画室中的一笔一画,到全国展览中的名家力作;从公益课堂中的孜孜以求,到文创专柜中的产品纷呈——乌海,正以墨为媒,以书焕彩,在新时代的文化建设中稳步前行。书法不仅塑造了这座城市的气质,更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的重要桥梁。未来,乌海将继续深挖书法艺术的时代内涵,拓宽文化发展路径,让“中国书法城”这张金名片愈发闪亮,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乌海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