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乌海
本报记者 张丽阳
今年,乌达区锚定“诚信乌达”建设目标,系统谋划、精准发力,全方位统筹诚信建设工作,在政务、商务、社会、司法四大关键领域协同推进诚信建设工程,擦亮“诚信乌达”金色名片。
聚焦政务诚信 培育诚信行政理念
今年,乌达区在169项“全区通办”事项的基础上,梳理新增14项“全区通办”事项,已完成了14个事项的系统认领、配置工作,现“全区通办”事项清单共涉及18个部门183项。
同时,乌达区推进严格依法行政,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各执法部门按照“一周一梳理、半月一报送、一月一小结”工作机制,针对文件12方面31项问题开展自查自纠,切实把涉企执法问题查实查细查准。截至目前,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共排查问题19条,已完成整改9条,正在推进10条。
此外,乌达区大力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工作,选聘执业信誉良好的律师事务所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单位,为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法治保障,今年以来,共审核各类文件及合同41份。
夯实信用根基 营造诚信市场环境
乌达区拓展专用信用信息报告应用领域,加强各部门信息归集共享,推行专项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目前已实现企业通过“信用中国(内蒙古)”网站查询人社、住建、安全生产、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42个领域信用信息报告,切实简化企业办事流程。
同时,乌达区持续推进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推广使用,助力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目前“信易贷”平台累计注册企业2648户,融资放款交易208笔,放款金额共计约4.61亿元。银税互动平台累计助力纳税信用好的企业获授信贷款120笔,累计8727.27万元。
此外,乌达区积极引导失信市场主体办理信用修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企业重视信用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共引导失信主体办理信用修复60条,引导各类经营主体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内蒙古)”报送2024年度报告,截至目前,共报送企业年报7235户,推动形成诚信、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服务环境。
弘扬诚信文化 培育社会诚信风尚
乌达区积极打造诚信标杆,综合企业在守信践诺、行业影响、品牌建设、获奖情况、社会责任等方面表现,向市级推荐5家企业申报2024年度市级“诚信示范企业”。
乌达区开展诚信文化宣传,挖掘推广“高效办成一件事”“承诺制+全代办”服务模式典型案例,推送15条内容,阅读量超 1.9万次,联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各类诚信活动 20余次。结合重要节点,如“学雷锋纪念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以“法律七进”为载体,开展诚信普法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等宣传活动,还充分利用户外电子大屏、广告牌在交通主次干道、街道社区、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和人流密集处,刊播诚信主题宣传标语、海报、诚信典型等内容。
此外,乌达区及时公布失信主体。今年以来,乌达区发布失信9人次,发布限制高消费135人次,撤销限高61人。
强化司法公正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乌达区持续开展重点领域执行攻坚行动。2025年以来,受理执行案件1033件,结案764件,执行完毕率59.54%,首执案件终本率15.98%,执行标的到位率64.40%。法院已受理执行案件836件,执行完毕率60.68%,执行标的到位率66.28%,有效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
乌达区畅通线索移送机制,充分利用12309检察服务平台,广泛收集线索,2025年已监督撤案6件,监督立案2件,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4份,制发《侦查活动监督通知书》10份,均得到回复和采纳。今年,市公安局乌达分局立环食药领域案件9起,着力推动对食药环和知识产权领域违法犯罪的依法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乌达区推动全区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和从业人员执业档案电子化,依托自治区律师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已实现执业律师执业档案电子化管理,内容涵盖律师事务所及律师详细信息、年度考核、奖惩投诉等内容。
乌达区将以诚信之风扬起文明之帆,继续营造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人人守诚信、人人践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擦亮“诚信乌达”金色名片,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筑牢诚信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