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户采摘西梅。
本报记者 张丽阳 文/图
秋日的乌兰淖尔镇泽园新村,家家户户的小院都是绿意盎然。长势喜人的蔬菜、悠闲踱步的家禽、繁忙的农家作坊,共同绘就了一幅物阜民丰的幸福画卷。近年来,泽园新村党委把庭院经济作为群众增收的重要抓手,鼓励农户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空间发展家庭产业,让小庭院发挥大作用。
“我从2004年开始引入杏梅树,在院子里种植果树。目前,我家有杏梅、桃子、李子、葡萄、苹果、西梅、山楂等品种,有近百棵果树。”泽园新村种植户李仲国表示,“邻居们看到我的果树经济效益好,也都跟着来移栽了一些。”
近年来,泽园新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自治区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称号,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支持农户发展农家乐、特色民俗、平价超市等家庭经营项目,鼓励农户以自家的住宅院落及周围为基地发展庭院经济。目前,泽园新村共有常住户484户,2025年发展庭院经济的有149户,占比31%,庭院种植总面积达50余亩。
乡村振兴,既要“里子”也要“面子”。泽园新村把人居环境整治与庭院经济相结合,引导村民将房前屋后空地改造成“微菜园”“微果园”,种植蔬菜及多种水果。昔日杂乱的院落,如今变成瓜果飘香、绿意浓郁的美丽庭院,不仅满足了家庭自给,还能将多余的农产品拿到集市上销售增加收入。干净整齐的院落、郁郁葱葱的菜园、果实累累的果树,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既提升了乡村颜值,又增加了村民收入。
乌兰淖尔镇泽园新村将发展庭院经济作为促进群众增收的重要举措,驻村工作队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拍摄微视频、直播等方式增强庭院经济宣传影响力,拓宽销售渠道,引导村民积极发展特色庭院经济。
泽园新村驻村第一书记崔国萍充分整合商务资源,带领驻村工作队为“农超直联”牵线搭桥,通过“直供专区+订单采购”相结合的方式,成功推动乌兰淖尔镇农产品在全市大型商超上架售卖,在全市4家超市开设了“乌兰淖尔镇泽园新村精品果蔬直供专区”,并与6户种植户形成稳定的供销关系。今年以来,共集中展销柿子、吊瓜、葡萄等农产品7500多公斤,助农增收10万余元。
拓展销路的触角还伸向了“云端”。崔国萍组织电商助销培训,并带领队员和农户化身“田间主播”,以进棚直播、现摘现尝的沉浸式体验为家乡农产品代言,培养农户主播3人,吸引市民到棚采摘1000余人次,助农增收10万余元。泽园新村还推出“周五助销计划”,通过农产品助销微信群,每周四发起团购接龙,周五统一分拣配送。这一“接龙+采摘+配送”的社区团购模式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购买,销售农产品5000余公斤,助农增收8万余元。截至目前,泽园新村共助农增收28万余元。
“我家果树多,以前最愁的就是怎么销售,现在党和政府帮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不仅农超对接保证了销路,还有市民来棚里采摘,让我们在种植和销售方面更有信心了!”李仲国说。
庭院虽小,潜力无限。这种依托庭院经济的特色农产品,带动当地农户年均增收超过万元,把“小庭院”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聚宝盆”。泽园新村将继续发挥庭院经济撬动作用,结合村庄资源禀赋,鼓励更多有条件的农户发展特色种养、农副产品加工及乡村旅游,让“庭院小经济”持续激发乡村振兴活力,让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