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鲍维
初秋的乌海湖畔,褪去了夏日的燥热,点燃了艺术的热情。华灯初上,8月30日的乌海湖演艺广场人潮涌动,期待的目光在夜色中交相闪烁。
当晚8时,在观众热烈的欢呼声中,“九曲黄河 声生不息”沿黄九省区黄河文化民歌集启幕。作为“唱响北疆”2025内蒙古民歌大会的开幕演出,这场跨越九省区的民歌盛宴,以黄河为无形脉络,以歌声为有形纽带,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深邃与广阔娓娓道来。
舞台之上,马头琴的悠扬长调划破夜空,双排键的现代音律奔腾而起,《黄河岸边踏歌行》以磅礴之势拉开演出序幕。台下,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挥舞着荧光棒,璀璨的光芒随着节奏摇曳,与舞台灯光交相辉映,仿佛将黄河的波光粼粼搬到了现场。马头琴与钢琴的创新合作,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注入了现代活力,恰似黄河水奔流千年却始终焕发青春。
歌声沿着黄河的脉络溯流而上。漫瀚调《打鱼划划》带着内蒙古西部地区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青海民歌《雪白的鸽子》如西北苍穹般辽阔高远;甘肃民歌《摘下月亮当镜子》则映照出黄土高原的淳朴与浪漫;山东民歌《对花》的欢快对唱让人不禁嘴角上扬;宁夏民歌《那坨坨》的多声部和鸣如黄河水迂回婉转;陕西民歌《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的深情呼唤催人泪下;山西民歌《圪梁梁》的高亢苍凉震撼人心;河南民歌《九莲灯与编花篮》的喜庆热闹让人跃跃欲舞;四川民歌《故乡炉霍》的悠远思念引人共鸣……每一首民歌都是一幅生动的风土画卷,每一段旋律都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对话。
传统民歌的余韵还未消散,新民歌便带着别样活力登场。歌手吴兰兰站在舞台中央,《白马赞》的电子混声前奏响起时,台下年轻观众瞬间沸腾。她的声音时而清亮如草原晨光,时而带着电子音的未来感,将草原传说唱得鲜活灵动。接着,古如歌传承人青格盛装登场,以无伴奏的古老长调将观众带入时光长廊,那纯粹而深邃的嗓音,清澈而震撼。
大学生牛璐一边录制视频一边对同伴说:“完全颠覆了我对民歌的认知!原来传统音乐可以这么震撼,这么打动人心!”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前奏刚起,观众们便跟着旋律轻轻哼唱。人群中,来自宁夏的游客马涛举着荧光棒挥舞:“我本来是来乌海旅游的,碰巧赶上这场演出,太值了!这些歌从小听到大,刻在骨子里了,前奏一响,浑身的热血都上来了,就想跟着唱。”
演出在梅林组合与乌海乌兰牧骑共同演绎的《豪爽内蒙古等你来》中落下帷幕。欢腾的歌舞、热情的掌声、闪烁的灯光,为这场音乐盛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一刻,黄河不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河流,更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长河;民歌不再只是声音的艺术,更是民族的记忆与情感的共鸣。
此次演出不仅是黄河流域各省区文化交融的生动实践,更是北疆文化影响力提升的具体彰显。它用最真挚的歌声宣告:黄河水长流,民歌声不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在这声声传唱中铸得更牢、传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