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 | 绿进沙退 点绿成金的内蒙古答卷

A+ A-
编辑:郝彬 2025-09-02 08:43:03

从草原到林海,从黄河岸边到沙漠腹地,在内蒙古这片广袤土地上,上演着一场跨越时空的生态变革。活力中国调研行记者深入内蒙古,见证这份“绿进沙退、点绿成金”的精彩答卷。

视频截图

尹雪 内蒙古台记者 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阿拉善左旗宗别立镇的百万亩梭梭林示范基地。大家可以看到,在我旁边是一株梭梭,它的根系非常发达,而且能够寄生非常名贵的中药材肉苁蓉,从而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大家可以再跟随镜头放眼望去,可以看到,眼前这片东西绵延37公里、南北横跨23公里的绿色屏障,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片固定半固定的低平不毛沙地。

视频截图

生态治理,从来不是单点突围,而是系统推进的持久战。从敕勒川草原的牧草返青,到黄河岸边的流沙止步,每一处绿色的延伸,都藏着科学治理的巧思。曾经的敕勒川草原,一度因干旱与过度放牧陷入“草矮沙侵”的困境,如今通过退化草原修复、退耕还草等项目的持续推进,草原盖度与产草量显著提升,“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变成了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视频截图

人民日报内蒙古分社记者 翟钦奇 通过敕勒川草原的生态修复,我觉得不光是这片生态得到了改善,实际上也培育了呼和浩特当地文旅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我觉得这个都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给产业发展、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很有益的效果。

视频截图

沿黄河西行,鄂尔多斯市的黑赖沟孔兑与位于阿拉善盟的乌兰布和段“阎王鼻子”的变迁,是当地守护黄河的生动注脚。黑赖沟孔兑构建“上游淤地坝拦沙、沙漠段沙柳固沙、河岸旱柳护岸”立体治理体系,今年已累计完成超4141.3 平方公里水土保持治理,筑起超167公里黄河堤防;黄河内蒙古乌兰布和段 “阎王鼻子” 植被覆盖率从不足5%升至35%以上,每年减少9万吨泥沙入黄,成为黄河岸边的生态屏障。

视频截图

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 乔思伟 我刚才有一个很好很鲜活的发现,就是这个沙柳,因为我们以前看影像资料,以为这就是一些小木棍插在那里,刚才、就在刚才发现它活了。

视频截图

中国环境报记者 程龙 这一路我感觉特别充实,让我更加了解到,内蒙古在生态保护方面作出的贡献和成就,我想只有我们内蒙古的生态屏障做得好了,然后我们的环境会越来越好。

视频截图

截至目前,内蒙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已累计完成营造林1.48亿亩、种草3.67亿亩、防沙治沙1.85亿亩,规模均居全国第一。

视频截图

农民日报记者 刘趁 这几天采访让我对内蒙古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如果说用一个字来形容的话,我认为是“新”。各个领域都迸发出新的变革力量,行走在这片土地上,我们也处处都能够触摸到“新”的脉动,我想这也恰恰是“活力中国”最生动的注脚。

点击此处查看详细信息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