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打牌。
■保障和改善民生
本报记者 张丽阳 文/图
“这个按摩椅真是舒服,我以后每天都要来!”“这儿安静,还能看书!”……近日,乌兰淖尔镇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吸引了附近不少老年人前来。
据了解,乌兰淖尔镇养老综合服务中心使用面积200平方米,内设助餐点、理疗室、文化室、保健室、棋牌室、理发角等。老年人不仅能通过理疗与保健服务呵护健康,还可以在文化室阅读或参与兴趣活动,在棋牌室对弈,更能在理发角获得服务。中心还打造了不少户外空间,供老年人室外活动。
家住泽园新村的李玉梅每天都会来这里“打卡”。她说:“这里能按摩、打牌、跳舞,我们也有了休闲娱乐的去处。”
近年来,乌达区坚持以加快补齐养老服务短板、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动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社会参与度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乌达区老年养护院位于梁家沟街道永昌佳苑二区南门,是乌达区首个“公建民营”养老项目,设施配备齐全,有适老化设施及评估室、康复室、配药室、休闲活动室等功能室,是集老年照护、医疗保健、营养膳食、文娱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机构。作为乌达区集中兜底保障性养老机构,乌达区老年养护院运行以来,优先保障失能、高龄、残疾、优抚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9类特殊困难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为老年人提供全人、全家、全程、全队、全社区的“五全”照护,提升了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提高了养老服务质量,满足了乌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
为更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乌达区推进“医疗+养老”融合发展,打通医养结合关口,采取在养老服务机构增设医疗服务、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合作等形式,整合资源优势,拓展服务模式,推进医养共建共融,为老年人提供医养康护一体化服务。
乌达区滨海街道养老综合服务中心位于瑞德花园小区内部,是乌达区一家医养结合的嵌入式街道级全托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该中心设置全托养老护理床位50张、常规医疗床位19张,可辐射周边3个社区2600余位老年人,能为老年人提供长短托养、老年照护、康复护理、营养膳食、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助餐等“一站式”服务。同时,该中心与滨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门之隔,医疗部分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设置8间功能室,包括药房、输液室、理疗室、中医科、内科、安宁照护室等,有3名执业医师入驻。他们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康复治疗、健康教育宣讲等服务,方便老年人就近就医,针对失能老人,还配备了专职护理员24小时监护管理。
无论是功能齐全的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还是高质量的养老机构,都是乌达区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乌达区深化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可持续、全方位的“大养老”格局,真正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为解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目前,乌达区已累计建成投入运营各类养老服务设施36个。机构养老方面,全区有2家非营利性养老院,共设置床位245张,已经入住175人,入住率71.43%;居家社区养老方面,建成区级智慧居家养老调度中心1个,社区养老中心站点24个,基本实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织密一刻钟养老服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