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和志愿者一起作画。
■关注未成年人成长
本报记者 张楚研 文/图
暑假期间,在享受假期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拓宽视野,提升能力,让假期过得有“趣”有“料”,是家长和孩子们的共同心愿。为破解暑期孩子看护难的问题,丰富青少年假期生活,我市各社区组织开展“七彩假期 志愿相伴”暑期课堂,让孩子们在安全、快乐的氛围中度过假期,为家长解决带娃难题。与此同时,不少大学生也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2017年,海勃湾区海北街道狮城社区成立了“启智公益课堂”,目前该课堂与“七彩假期 志愿相伴”暑期课堂相结合,整合多方资源,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如国学、绘画、物理、硬笔书法等特色课程。本期公益课堂,狮城社区招募了14名大学生志愿者,在上岗前进行了统一的专业培训,包括如何开展教学活动、维护课堂秩序、保护学生安全等。大学生志愿者根据所学专业进行轮流授课,既丰富了自身对所学专业的应用经验,又能够切实体验基层工作。20岁的大学生司品泽开设了科学、绘画两门课程。“我学的是物理专业又爱好绘画,这次来做志愿者开设了这2门课程。”司品泽表示,来公益课堂当志愿者受益匪浅,在上课过程中体验了教师职业的辛苦,进一步培养了耐心、细心及沟通的能力。
此次公益课堂,狮城社区与家长签署安全协议、安排专人看护孩子等方式筑牢了安全防线,共招收儿童43人。课堂上,孩子们普遍对课程安排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其中折纸、剪纸课最受青睐。“我来这里可以学东西,还能交朋友,老师们都很有耐心,我特别喜欢这里。”9岁的孩子松格礼说。
“我们上班,孩子放假也没时间陪伴,放到托管班也不太放心。把他们送到公益课堂来,既能学东西,又能享受愉快的假期,而且还是公益课堂,我们很放心。”家长宋惠说。
海勃湾区海北街道黄河社区则聚焦儿童成长全周期需求,打造“教育+健康”双保障体系。在教育服务方面,黄河社区以“邻里学堂”为载体,将“青苗学社”假期公益课堂与“七彩假期 志愿相伴”暑期课堂融合,精准对接幼儿及青少年成长需求,本年度已服务学生累计200余人。课堂邀请了辖区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在职教师、师范院校的优秀学生志愿者共同授课,提供了“魅力语文”作文课等系统教学,还打造“童梦扬帆”特色课程矩阵,涵盖自我认知、非遗剪纸、心理疏导、书法研习等内容,全面激发青少年艺术潜能,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广泛认可。
海勃湾区海北街道东山北社区聚焦现代社区邻里疏离、活力不足的普遍问题,以“培育家乡小主人”为目标,精心打造“文心少年游・夏日文博季”系列活动,巧妙以儿童为纽带激活社区凝聚力。组织孩子们前往博物馆、美术馆、消防救援站等,让他们全方位了解家乡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家乡认同感,同时增强了消防安全意识。“夏日文博季”吸引超120人次参与,为社区注入蓬勃生机,累计吸引家长53人次深度参与,他们从最初的陪伴者,转变为积极参加的志愿者。该系列活动以文化为载体,初步形成儿童受益、家庭参与、社区发展的良性循环。
今年暑期,团市委联合三区团委在全市20个社区、1个青少年活动中心、1个团属阵地开展了343场“七彩假期 志愿相伴”公益课堂。102名青年志愿者用行动传递温暖,累计服务9180小时,为4596名青少年提供了课业辅导、传统手工制作、参观体验等课程,帮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