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金融知识,增强防范意识。
本报记者 陈洋 文/图
心系群众解民忧,贴心服务暖人心。近年来,我市多家银行深刻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切实营造和谐健康的金融环境,不断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增强消费者金融安全意识,持续提供便民、高效、贴心的金融服务,以实际行动打造用心服务的银行。
提升助老服务水平
为民解忧
在金融服务日益数字化的今天,老年人因行动不便或技术门槛,往往面临“办事难”的问题。农行乌海分行卓子山东街支行以实际行动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主动为老年群体提供上门服务,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彰显了金融机构的社会担当。
8月11日,一位客户焦急地来到农行乌海分行卓子山东街支行,想为家中行动不便的老人办理银行卡挂失业务。“别担心,我们可以安排上门服务。”该支行的工作人员迅速安抚家属情绪,并立即启动上门服务流程。当天下午,两名工作人员便前往客户家中为其提供上门服务,确保业务规范快速办理,为老人解了燃眉之急。
农行乌海分行卓子山东街支行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通过上门服务帮助老年人办理业务,确保他们及时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实际困难,更传递了银行的温度与关怀,体现了对特殊群体权益的重视。
严守反诈防线
守护群众“钱袋子”
银行作为金融行业面向社会的服务窗口,是做好反诈工作保护群众财产安全的重要防线。近年来,乌海银行高度重视反诈工作,严格落实警银联动工作机制,配合公安机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近日,市公安局海南分局和乌海银行通过“警银联动”机制成功劝阻一名被骗群众。
当天,一位老人行色匆匆来到乌海银行华苑支行要开通手机银行激活国家发放的“扶贫专项款”。银行柜员敏锐地捕捉到“扶贫专项款”“激活”等字眼,又发现老人手机里关于领取“扶贫款”的文件存在明显漏洞,立即启动反诈预警机制,一边安抚老人情绪,一边联系民警。民警迅速到达现场了解到,老人收到“中华之梦扶贫资金”快递文件,并按照文件内容下载相关App,与“接待员”取得联系,“接待员”以领取158万元扶贫资金为由,诱骗老人提供银行卡号,同时需要到银行开通手机银行激活账户进行“刷流水”,获得资格才能免费领取。民警通过真实案例向老人拆穿领取“扶贫款”骗局,告知老人领取国家补助需要到社区申请,满足申请条件才能进行领取,不需要转账,也不需要通过银行“刷流水”领取,凡是要求“刷流水”“交保证金”的都是诈骗。通过民警耐心讲解,老人最终醒悟,感谢民警的劝阻。
此次成功劝阻群众,得益于“警银联动”机制,银行工作人员在10分钟内完成风险研判,为民警提供线索,成功助力劝阻,避免群众成为犯罪分子洗钱的“工具人”。
提升普惠服务能力
为民纾困
为了帮助国债投资者及时兑付已到期的储蓄国债,减少因到期未兑付而造成资金损失,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乌海市分行践行“央行国库 为民服务”宗旨,持续打造储蓄国债到期提醒兑付“暖心工程”。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乌海市分行在组织辖区承销机构进行“储蓄国债到期未兑付情况”摸底排查中,建行乌海分行乌达区支行发现1笔20万元五年期储蓄国债(凭证式)于2023年9月就已到期,截至排查日仍未兑付。为切实维护国债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中国人民银行乌海市分行立即指导建行乌海分行通知投资者张某前往营业网点办理国债到期兑付业务。工作人员多次电话联系无果后,依据投资者预留的地址前往走访,才知该客户早已搬走。中国人民银行乌海市分行工作人员并未放弃,经多方打听终于找到张某搬迁住处。张某表示对于购买储蓄国债一事早已忘记,连凭证放在哪里都记不起来,估计是搬家时不慎丢失。
了解情况后,工作人员表示凭证丢失也能办理兑付,详细地介绍了办理时需要携带的证件及流程。张某在建行乌海分行乌达区支行的协助下,按规定程序办理了到期国债本金利息兑取业务。
“还是国家发行的债券好,有保障还能增值,最重要的是人民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服务太贴心啦!”张某感动地说。
我市多家银行将继续坚持金融为民初心,把暖民心、惠民生的事办好,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涵,引导金融消费者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为打造诚信安全、健康和谐的金融环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