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区第四小学组织师生开展书法竞赛活动。 (鲁吟 摄)
市第十九中学学生在体育馆里练习排球基本功。 (鲁吟 摄)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
海南区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更承载着工业城区独特的教育命题。全区现有7341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其中随迁子女占比达56.03%。这些跟随务工父母来到异乡的孩子,不仅需要“有学上”的保障,更渴望“上好学”的归属感。
为回应群众的这份期待,海南区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优质资源的均衡配置打破教育壁垒,以细腻的情感关怀消解成长焦虑,着力打造“温暖教育”品牌,在均衡与优质中传递教育的温度。
公平的温度:让每个孩子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7月18日,在海南区教育局,工作人员接待了前来咨询孩子入学问题的孙先生。孙先生是四川人,目前正在某焦化厂打工,今年秋季想将留守在老家的一双儿女带到海南区读书。他问工作人员:“这里公办学校是不是学位很紧张?我没有本地户口,孩子能来就读吗?”
“当然能。”工作人员笃定地说,“你下载一个蒙速办移动端,或者在乌海市政务服务网上注册登记、上传材料就能报名,只要孩子符合入学年龄,父母在海南区居住或者工作,咱们就能跟本地学生享受同样的待遇。就读公办学校,与本地孩子同上一节课、同享一个操场。”
每年秋季入学前期,都会有不少在海南区投资兴业或务工的外地人士前来咨询子女入学的问题。为了彻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海南区落实居住地址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实现入学报名网上申报、在线核验、一次办成,做到划片招生、就近入学。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入学率达到100%。与本地户籍学生享受相同“四免一补”政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困难资助、评优奖励等方面与本地户籍学生享有平等权利。同时,海南区还实行精准帮扶和三级助学网络确保困境学生有学上。
海南区积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计划,让城区和农区的学校实施结对共建,形成共建互助共同体,加快校际均衡发展,实现了城乡学校骨干教师资源共享。“区管校聘”改革中,24名骨干教师主动轮岗至薄弱学校。
“温暖教育”的核心前提就是教育公平。海南区各个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恰是这个核心的具象化表达:市第二十二中学“焕彩教育”的办学理念、市第二十三中学“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如春教育”、海南区第三小学“和而不同,雅而有序”的包容主张,共同构成了“温暖教育”的基层实践逻辑——从区域层面的“均衡优质”到学校层面的“个性尊重”,让“温暖”落实到课堂。
成长的温度:使每个学子绽放独特光彩
“温暖教育”的核心载体是育人过程。在教育实践中,海南区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设计与活动细节,尊重学生个性,滋养学生心灵,让每个孩子在成长中都能真切感受到“被理解、被赋能”的温暖。
海南区各学校每学期都会积极组织红色研学活动。在乌海第一党支部,学生们聆听讲解员的介绍,仿佛穿越时空目睹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岁月,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国家和民族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在国防教育主题公园,学生们通过参观各种国防设施和展览,增强了国防意识和爱国情怀。
各学校联合葡萄种植户建立“农业研学实践基地”,学生们走进葡萄基地参与绑枝、松土、施肥等,体验葡萄采摘,了解葡萄酒酿造过程。学生们还前往国家级四合木自然保护区,探索植物“大熊猫”的奥秘。
各学校定期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包括防灾减灾、防火、防溺水、应急救护等。通过这些演练,学生们学会了如何正确应对突发状况,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海南区利用“菜单化”课后服务帮助学生释放潜能,告别辅导焦虑。在课后服务时间,学生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能及时得到解答。完成作业后,学生们便投入到自己喜爱的社团活动中,发展个人特长。足球、剪纸、3D打印、舞蹈、美术、阅读欣赏……68个特色校园社团供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更加充实有趣。
各学校在教育评价中也充分体现了温暖导向。以分层作业评价为例,基础题侧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努力过程,即使有错误也给予鼓励;挑战题看重创新思维与尝试精神,就算答案不完美老师也会肯定其努力。劳动教育评价则“不看成果看态度”。这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激励他们不断努力,追求更好的自己。
守护的温度:筑牢安全防线护航健康成长
海南区通过校园管理、心理疏导等多方面举措,构建起“物理+心理”的双重安全网,让孩子们切实感受被守护、被牵挂的温暖。
在海南区每一个校园里,当师生们需要紧急帮助时,总能迅速获得支援。各学校都配备有热成像监测设备和专职保安,守护校园安全。在学生上学、放学的高峰时段,民警、老师、家长志愿者共同加入“护学岗”,疏导交通,维持秩序,为学生们的出行安全保驾护航。
在食品安全方面,海南区学校食堂严格遵循“A级标准+明厨亮灶”的要求进行建设与管理。学校食堂还采用6T管理模式,从食材的分类存放、厨具的定点定位,到工作人员的操作规范和定期培训,都有严格的标准和流程。通过这些举措,确保学校食堂环境整洁卫生、食材采购渠道正规、食品源头安全,让学生们每天吃到安全、卫生、营养的饭菜。
各学校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党员教师发挥“红烛先锋”示范作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定期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对话,为学生答疑解惑,树立榜样。班主任则开展“爱心帮扶”行动,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状态,注重构建“家校社”协同的温暖共同体。各学校还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志愿者走进校园,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心理支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充满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不掉队”到“能出彩”,海南区“温暖教育”始终坚持以“以学生为本、以爱心为基”,既追求教育优质均衡的公平底色,更传递人文关怀的情感温度,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教育的阳光下感受到被尊重、被滋养的力量。
(霍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