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拂大地 俗易万象新 ——我市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8-11 10:52:06

海南区拉僧庙镇赛汗乌素村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

本报记者 段维娜 文/图

移风易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改善民生福祉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移风易俗工作,通过构建全方位宣传网络、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建立积分激励机制等多种方式,持续发力,让文明新风尚在乌海大地上蔚然成风。

构建宣传网络

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我市依托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精心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移风易俗宣传网络,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让文明理念跨越时空阻隔,精准触达市民,为移风易俗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线上宣传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便捷高效优势,形成了强大的传播合力。如今,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大喇叭等传播平台成为信息传递的“快车道”,各类倡导移风易俗的内容得以快速扩散。《“移风易俗 文明殡葬”倡议书》的发布,如同一声清脆的号角,拉开了文明殡葬宣传的序幕。市委宣传部精心制作的《文明乡村万亩滩》短视频,以及联动各区文明办推出的3部公益宣传片,还有9部快板、小品等文艺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移风易俗的理念巧妙融入其中。居民微信群作为传播枢纽,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累计转发“移风易俗、文明殡葬”倡议书、文明祭祀倡议书、移风易俗常识达6000余次,确保了信息能够精准地传递到辖区的居民手中,让大家在日常刷屏中就能感受到文明新风的吹拂。

线下宣传则凭借直观醒目的特点,让文明理念看得见、摸得着。宣传栏、文化墙、电子屏等宣传介质遍布城乡,循环播放着倡导移风易俗的宣传视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剖析传统殡葬方式的弊端,将文明理念以最直接的方式呈现在群众眼前。志愿者深入小区、车站、商场等人流密集场所,主动向过往居民发放宣传资料,累计发放宣传手册7000余份。他们的身影穿梭在各个角落,将移风易俗的声音传递到城市的每一个细胞,让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理解、知晓并主动参与和支持殡葬改革。

实践赋能行动

深化文化浸润效果

近日,海南区拉僧庙镇赛汗乌素村以“乡村新风尚·文明传万家”为主题,举办移风易俗主题活动。大家齐聚一堂,通过民俗体验、互动游戏、文明宣讲等形式,共同奏响乡村文明新乐章。

“村容村貌换新颜,红白喜事不铺张,志愿服务暖人心……”村民自编自演的三句半《文明新风进咱村》引发阵阵喝彩,让移风易俗理念在欢声笑语中入脑入心。“民俗大闯关”设置两大互动摊位,成为活动最热闹的区域。“风俗天平”游戏中,村民听工作人员说出“高价彩礼”“随礼攀比”后将沙包对应投入“革新”筐,听工作人员说出“孝老爱亲”“勤俭节约”后将沙包对应投入“保留”筐,直观展现对传统习俗的取舍。活动最后,大家在“文明新风尚画卷”上签名承诺,笔尖划过之处,皆是对文明新风的向往。

近年来,我市以实践活动为抓手,通过部门协同联动、创新活动载体形式、突出重要节点引导等方式,不断深化文化浸润效果,让移风易俗的理念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部门协同联动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以“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为契机,我市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与移风易俗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倡导文明新风,破除陈规陋习。发布“清明节”文明祭祀倡议书、召开移风易俗宣讲会、设计制作移风易俗宣传产品、举办家庭家教家风主题宣讲等一系列活动,将抵制高额彩礼、婚丧嫁娶简办、倡导文明祭祀、涵养良好家风等新风理念传递给群众。这些活动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让移风易俗的观念逐渐深入群众心中。

活动载体形式的创新让移风易俗工作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我市将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祭祀、反对铺张浪费等内容融入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摒弃陋习 让文明新风浸润殡葬文化”“移风易俗入人心 绿色殡葬促和谐”等各类宣传宣讲实践活动507场次。特别邀请井冈山革命先辈后代到我市讲述井冈山精神和红色家风故事,让群众在聆听中受到教育,进一步培育文明风尚。今年,我市还创新推出的“简爱婚巴 新风之约”公交婚车免费使用服务,以及举办的婚嫁新风宣传活动,以新颖多元的形式引导群众践行文明新婚俗,让婚事新办的理念逐渐被大家接受和认可。

积分激励机制

促进工作长效推进

近年来,我市创新推出积分激励机制,通过文明团结超市和社区道德诚信积分兑换等活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移风易俗工作的积极性,为工作的长效推进注入了持续动力。

文明团结超市成为了推动移风易俗的重要平台。我市将移风易俗、善行义举等纳入积分兑换范围,鼓励社会资源充实文明团结超市物资。

近日,海勃湾区千里山镇新和社区组织开展道德诚信积分兑换活动,将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践行文明行为、帮助邻里、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等行为都纳入积分范围。道德积分成为了记录居民善行义举的专属“存折”,通过积分兑换,不仅给予居民物质上的奖励,更是对他们文明行为的认可和鼓励。居民樊秀兰用80积分兑换了一桶洗衣液,她高兴地说:“平时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攒下的积分终于派上用场了,既做了好事,还能得到实惠。”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有效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和移风易俗工作的热情,让大家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促进了文明新风尚的形成与巩固。

从线上线下的立体宣传到多元实践的深度赋能,从积分激励的长效引导到群众观念的悄然转变,每一步探索都凝聚着城市文明进步的决心。如今,婚丧嫁娶简办、文明祭祀成习、节俭家风蔚然,这些细微处的改变,正汇聚成乌海高质量发展的文明暖流。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