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自治区积极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深耕发力,持续赋能智慧交通、“城市大脑”等多个便民、惠民领域,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
董瑶 内蒙古台记者 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的指挥调度中心。那在我身后的这块儿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大学东街丝绸之路大道北进口的路口状态,那我现在手指的这个区域,就是一条智能可变车道。通过前端雷视一体机回传的数据,路口每分钟的车流量和排队长度一目了然,后台在通过AI精准计算以后,可以根据拥堵情况实时调整该车道为左转或者直行车道,大大降低了高峰拥堵等情况的发生。
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指挥调度大队副大队长 刘鹏飞 通过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动态调整导向车道方向,按需分配道路资源。自启用后,会展路口晚高峰北进口平均车速提升了7.2%,通行效率提升了27.8%,高峰持续时间缩短了约20分钟。
在赋能城市治理方面,乌海市依托“城市大脑”项目和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城市人工智能平台,整合城管执法、公安交警等城市治理领域视频监控2000余路,部署AI算法摄像头90路,开发车辆违停检测等16种智能AI算法,实现城市运行监测、预警、处置全流程闭环,综合执法、环卫监管等应用场景事件处置时长缩短约70%。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主任 于雷 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智能化城市治理体系,让城市服务更精准、管理更精细。
今年以来,自治区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综合施策,持续推进城市治理智能化升级。其中,呼和浩特市智慧城市指挥中心为跨年夜、演唱会等重大活动提供预警分析;鄂尔多斯市建成暖城“根数据库”,为基层减负赋能;锡林郭勒盟建成应急调度指挥中心,支撑森林草原防火等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同时,构建智能化政务服务体系,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创新应用。
自治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数字社会推进处(热线管理处)处长 宋赫 聚焦提质增效的数字公共服务、智享美好数字生活、推进精准的数字社会治理三个方面,推动医疗、教育、养老、就业、文旅、社区等重点领域的18项举措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