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革命” 改出高颜值提升幸福感 ——我市多举措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8-08 10:23:55

老旧小区改造施工。

■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有效

本报记者 张楚研 文/图

我市不少居民都表示,自家小区大变样,生活环境大改善,老旧车棚变成了带充电桩的新车棚,解决了充电难问题;下水道疏通了,窨井盖更换了,还新建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近年来,我市全面梳理老旧小区底数,于2019年至2024年累计投资12.45亿元,完成改造老旧小区279个,惠及居民5万多户,连年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完工”,改造工作进度位于自治区前列。2025年我市再发力,计划投资1.1亿元改造老旧小区13个(5444户、建筑面积44.7万平方米),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预计8月底完工。届时,我市将圆满完成涉及2005年底前建成的全部292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提前两年完成自治区改造任务,使全市老旧小区焕发新的活力。

楼道革命

清杂物 除隐患

海勃湾区祥盛苑小区2005年建成,至今已有20年。2024年,该小区开始改造,除了基础性改造外,还结合居民诉求消除了建筑安全隐患。

在祥盛苑小区,随便走到一个单元都可以看到,崭新的楼道门,雪白的墙壁,楼道几乎没有乱堆乱放。

“这个小区有些年头了,楼道门都坏得差不多了,没有安全感,大家也不爱惜单元门,有的门烂得都关不上。这次改造,全换成新的了。楼道新粉刷后,大家都主动维护,希望这份干净能保持得久一点。以前楼道里不时有人放置物品,现在也基本上看不见了。现在感觉楼道更安全、更舒适了,回家的感觉都好了。”住户张翠珍说。

楼道,是居民每天出行的必经之路,也是生命安全的重要通道。然而,在老旧小区中,楼栋安全通道、消防通道被占用,强弱电线缆纵横交错等问题屡见不鲜,各类安全隐患让居民忧心忡忡。要想“改”,就先“拆”。我市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法律和政策,劝导居民主动拆,整合专业力量,由专营单位对线缆“蜘蛛网”采取剪除、套管、捆扎等方式实施分类整治,全面理顺“空中脉络”,让原本破旧的小区重新蜕变成“宜居家园”。

环境革命

补短板 增颜值

在海南区如意小区,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铺设管网、刮腻子、铺路、加装充电车棚……

居民王明花有空就在小区里看着工人们干活。“2005年,小区建成我就搬进来了,从新小区住成旧小区,又住成破小区,没想到还有机会看到这个小区‘焕发新春’,真是太好了。”王明华说。

居民李俊成也是老住户,虽然小区还没有完成改造,但他已经感受到了改造的好处。“这次改造把供水管网、污水管网彻底分开了,每个楼道都有单独的阀门。以前,谁家水管坏了,整个楼都得跟着停水,现在不存在这个问题了。路面平整了,楼道干净了,路灯亮堂了,还没改造完就有这么多好处了,改造完,得多方便呀。”李俊成说。

老旧小区的功能短板,一直是居民心中的痛点。我市住建部门紧紧围绕“为民、便民、安民”这一目标,对小区实施了全面且系统的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其中包括管网的优化、充电桩的合理配置、道路的硬化处理,对停车位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地统一规划等系列举措。通过盘活老旧小区闲置房屋,改造建设小区及周边适老化和适儿化设施、无障碍设施等配套设施,新建卫生服务站等公共设施3个、幼儿园3个、养老服务设施8个、助餐服务点4个、家政保洁服务点2个、综合超市和便民市场9个、邮政快递服务站10个。同时依据需求增设停车位5137个、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110处,为有加装条件的小区新建电动汽车充电桩127个,建成“智慧小区”30个。

管理革命

优服务 促和谐

老旧小区的管理,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关键。我市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使改造成果得以维护和更新。

在海勃湾区西湖小区,施划整顿的停车位、干净的小区卫生都让人觉得小区的环境很好。然而,在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前,西湖小区可不是这个样子。

“小区改造以前没有物业,偶尔雇人清理小区堆放垃圾,平时都是靠热心居民打扫,那时候小区里动物粪便、垃圾袋到处都是,小区管道老化,居住环境恶劣。”居民宋克贤说。

2023年,西湖小区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后,环境变好了,但是居民们有了新的担心,小区没有物业,改造成果如何巩固?为此,居民们来到社区,希望引进物业。

“居民有诉求,我们就要尽量解决问题。”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公园社区工作人员郭多琦说。

物业公司进来后,第一时间清理了小区的环境卫生并安排专人按时打扫,还为居民提供各项免费服务。

自从物业入驻后,小区居民真切感受到了生活环境的改变。“现在,卫生有人打扫,东西坏了有人及时维修,门口有门卫,保安室有监控,小区干净还安全。居民有诉求,物业也能够及时解决,社区还会监管物业服务,我们三方配合默契,大家都特别满意。”宋克贤说。该小区物业入驻以来收费率连年达到90%以上。

我市强化党建引领,通过社区党委积极带动小区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共同参与,对完成改造的老旧小区落实物业管理模式。改造完成后的小区改造委员会将转为物业管理委员会,负责在未成立业委会和未引进物业公司前对小区事务进行代管,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积极引入专业化物业管理。截至目前,已推动74个无物业的老旧小区选聘物业企业提供专业化物业服务。

我市还加大政策支持,出台《乌海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对不具备实施市场化物业管理条件的老旧住宅小区,明确由属地街道组织实施基本物业管理。印发《乌海市住宅物业服务全覆盖提品质三年实施方案》,引导和协调物业企业通过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以新带旧、公建带民建等方式承接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大力推广社区领办物业模式,全力保障改造后的老旧小区管理长效化,防止前改后乱。

从“垂垂老矣”到“容光焕发”,我市老旧小区改出了“高颜值”,提升了“幸福感”。

“老旧小区改造寄托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市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既注重打造好‘面子’,更注重建设好‘里子’,让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取得实效,让人民群众在城市中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市住建局物业管理科负责人潘亮说。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