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织密防蚊灭蚊“安全网”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8-08 10:22:49

本报记者 张楚研

“水里有蚊子幼虫,投放泡腾片。”

“这个死水渠,前段时间刚投放过泡腾片,今天水里没有发现蚊子幼虫。”

8月4日,刚下过雨,正是蚊虫孳生的时候。市卫健委爱国卫生服务中心联合海勃湾区爱国卫生指导中心在海勃湾区开展蚊虫孳生地调查工作,检查重点区域现场消杀,减少蚊虫孳生。

一下午的时间,工作人员走访了位于海勃湾区的葡萄公园、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大禹码头附近重点区域、市人民公园等场所,重点检查死水、浅水、积水等,现场取水查看,若发现水中存在蚊虫幼虫,根据水源开展不同形式的消杀。

“我们刚完成了一轮消杀。但是这个季节蚊虫孳生速度快,我们每周还是会对孳生地、重点区域开展调查,查漏补缺,确保灭蚊工作取得成效。”海勃湾区爱国卫生指导中心主任邢海生说。

据了解,针对成虫,我市采取隔周消杀的方式,在凌晨不影响市民正常生活时展开工作,每轮消杀维持一周左右;对于幼虫,则每周对重点区域开展调查,根据水体不同,对死水区域采取泡腾片药物直接消杀,有生物存在的水体则采用生物制剂消杀,避免影响生态环境。我市还采用投放灭蚊灯、鱼苗、青蛙等方式灭蚊,以多种方式减少蚊虫孳生。

为有效预防蚊媒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市民群众身体健康,市卫健委在加强管辖区域灭蚊工作的同时,协调、动员各区及市直有关部门立即采取蚊虫综合防制措施,以实际行动筑牢“防蚊灭蚊”健康防线。各区卫健委密切关注本地区蚊虫密度,加大蚊虫孳生地调查处理力度,防止蚊虫暴发。协调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心对所管辖的大型公共绿地使用无人机进行成蚊消杀。协调市自然资源局对蚊虫密度较高的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进行蚊虫消杀。同时提醒以上部门重点关注管辖区域水体的孑孓密度,定期进行投药处理。协调市住建局动员全市居民小区物业公司开展成蚊消杀,防止蚊虫进一步孳生。由市、区卫健委组成蚊虫孳生地检查组,对海勃湾区重点水体进行拉网式排查,发现的9处蚊虫孳生水体立即投药处理。通过对孳生地处理情况的“回头看”和现场调查,所有发现的孳生地均已处理达标。

我市通过采取成蚊消杀与蚊虫孳生地治理双管齐下的措施,全市蚊虫密度大幅下降,较6月中旬平均蚊密度已下降88.7%。“我们将持续加大蚊虫孳生地巡查整治力度,定期开展‘回头看’行动,确保蚊虫密度不反弹,努力为市民营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市卫健委爱国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张皓说。

链接:

防蚊灭蚊小贴士

随着夏季气温逐渐升高,蚊虫繁殖进入高峰期。这些嗡嗡作响的小虫可能是致命病毒的携带者,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等蚊媒传染病。目前,我市并未发现病毒携带蚊种,但是防范意识依旧不能降低。

定期清除容器积水。清除室内外各种废旧杂物,清除室内和庭院积水,将可能积水的容器彻底清理,将空容器倒置存放,防止蚊虫孳生。

加强下水道管理。对各种排水沟、下水道和化粪池,要采取疏通沟渠,改明渠(沟)为暗渠(沟),下水道或化粪池严密加盖等措施,防止蚊虫飞入产卵孳生。

加强轮胎管理。轮胎构造特殊容易积水,应尽量室内堆放,露天堆放的轮胎须防雨遮盖,废弃轮胎应及时清除。

加强建筑工地和各类地下室管理。及时清除建筑工地临时性积水和生活垃圾,特别是各类地下室积水杂物较多,容易成为蚊虫孳生地。

居民家庭要注意安装好纱窗、纱门,宾馆饭店、办公场所等行业和单位的室内环境要完善防蝇设施,加装如风幕机、纱门(窗)等。优先采用物理灭蚊蝇方法,自主采购安装户外灭(诱)蚊蝇器(灯),使用诱蝇笼、捕蝇袋、粘蝇条、蝇拍、电蚊蝇拍等,切实落实物理防制措施,达到物理防制效果。

外出旅游时,要提前了解目的地传染病情况,做好防蚊、灭蚊的防护准备。旅行过程中,注意做好防蚊、灭蚊措施。旅行返乡后,注意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2周内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以便诊治。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