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折晓晖
暑期来临,孩子们欢欣雀跃,但“孩子去哪儿”却成为许多双职工家庭的困扰。这个夏天,我市各街道社区积极响应民生需求,广泛开设“暑期公益课堂”,以精心设计、安全便利、完全免费的公益服务,为孩子们打造寓教于乐的暑期乐园,有效化解了家长“看护难”的问题。
在海勃湾区林荫街道爱心托管班,一堂“非遗苗银宋锦冰箱贴”手工课气氛热烈。大学生志愿者耐心讲解,孩子们指尖灵巧地穿梭于细小的银丝与锦缎间,神情专注。不一会儿,一件件融合传统韵味与现代审美的作品诞生,孩子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每天都能认识新朋友,一起学习一起玩,特别开心,我学会了好多新知识。”学生张梓桐兴奋地说。
科技探索的乐趣在乌达区巴音赛街道幸福社区充分展现。社区通过对接专业机构,带来了新颖的无人机科普与体验活动。专业教练讲解飞行原理后,孩子们一个个跃跃欲试,纷纷动手初尝操控乐趣。最受欢迎的当数无人机足球对战——在安全围网内,孩子们手握操控器,指挥小型无人机展开激烈的“空中竞技”,欢呼声此起彼伏。这种趣味竞技方式,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充分感受科技魅力。
“孩子暑假没人看,是我们最发愁的事。”幸福社区居民冀冬梅道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送到社区公益课堂,安全、免费、离家近,实实在在解决了大难题!”这份“家门口”的托举,让孩子们告别了单调假期,拥有了安全、充实且充满乐趣的成长空间,也让家长得以安心工作。
海南区拉僧仲街道华苑社区的课堂则弥漫着墨香与创意。书法课上,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屏息凝神,于横竖撇捺间体会汉字结构之美。隔壁的非遗珍珠画创作同样热火朝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将五彩缤纷的珍珠巧妙粘贴,创作出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立体画作。
华苑社区党委书记邢鑫表示,开办公益课堂的核心就是精准响应居民“看护难”的需求。“我们整合辖区资源,招募志愿者和专业人士,精心设计了一批寓教于乐的课程。后续将持续优化服务,努力把这项惠民服务做得更实、更好。”邢鑫说。
近年来,我市坚持将关爱少年儿童作为重要民生工程。面对暑期托管这一普遍需求,全市精准施策,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基层优势,统筹高校、专业机构、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构建起覆盖广泛、便捷可及的社区公益托管网络。从非遗传承、科技启蒙,到艺术熏陶、体能锻炼,这些扎根社区的暑期公益课堂,已成为创新基层服务、提升治理效能的生动缩影。它们点亮孩子们的多彩假期,化解万千家庭的成长焦虑,承载着居民对美好社区生活的真切期盼。
记者手记
当苗银的细丝在指尖缠绕、无人机的嗡鸣划破空气、墨香在宣纸上氤氲,一种温暖的力量正在社区生长。昔日的看护焦虑,被孩子们高举的创意作品悄然化解;沉寂的暑假,因科技与艺术的碰撞而焕发光彩。每一节公益课都是点亮童心的灯盏;每一声欢笑都在证明:城市最本真的温度,正藏在这方寸天地间流淌的微光里。